目前,一些行业呈现出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即告别过去单纯输出“中国制造”产品的传统路径,转而以资本输出撬动相关行业过剩产能输出“大潮”,满足不同地区的投资需求,实现“一石数鸟”的多赢局面。
目前,一些行业呈现出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即告别过去单纯输出“中国制造”产品的传统路径,转而以资本输出撬动相关行业过剩产能输出“大潮”,满足不同地区的投资需求,实现“一石数鸟”的多赢局面。其理念依据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产品出口到产能转移、资本输出,这些转变既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从过去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顺势之举,也是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与世界共享发展的体现。我国陶瓷卫浴业自改革开放发迹以来,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成为世界最大陶卫生产国,近年来随着产能的爆发式扩张,人均陶瓷拥有量及出口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一过程中,我国既有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窑炉、压机等装备,实现了超越,又有自主创新成就了发展新高度,成为国外诸多知名陶卫品牌的国内贴牌加工厂。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且现在的陶卫产品走出去,主要以贴牌为主,无形中为国内陶卫业实现自主品牌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在准入门槛低的“利好”下,陶卫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市场需求,同其他一些产业类似,陶卫业的产能过剩也已露出冰山一角。从而更加剧了国内陶卫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的价格拼杀力度。近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相继下滑,单纯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压在陶卫企业身上的产能过剩巨量“包袱”,已经不现实。从而引发国内陶卫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政策号召,加速推进“走出去”步伐。从最初的贴牌出口,到后来的自主品牌输出,虽然量不大、且大多通过中间商,但毕竟实现了陶卫产品“中国制造”的走出去。再到后来谋划国外投资办厂,既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又升级“走出去”,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又迈进了一大步。虽然现在的贴牌依旧是陶卫产品出口的主流,但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实现产能+资本的输出,不仅是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追求强国梦、打造陶卫强国、塑造国际品牌的必需。有关人士称,以前中国是世界陶卫产业的加工厂,未来中国企业也需要到全世界去投资办厂,或是兼并国外工厂、收购国际品牌,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加速推进国内陶卫业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把国内的过剩产能转移,让世界成为中国的加工厂。对国内陶卫业甚至其他诸多产业来说,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借鉴美日等发达国 家的经验,在更加贴近市场、邻近资源的地方进行投资,不仅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更可拓展国际化市场、避免贸易摩擦。也就是说,国内陶卫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以产业升级带动产能消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内陶卫业要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分工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期,按照国际分工价值链进行产业布局的重新分布优化。通过向海外转移产能、布局产业,不仅有助于过剩产能的消化并推动陶卫产业的优化升级,更深远的层面是改变国内陶卫业长期徘徊在“微笑曲线”底端的尴尬局面,提升国内陶卫业在全球产业链新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提升国内陶卫业在世界陶卫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从而全面提升国内陶卫业“走出去”升级版,重塑全球分工版图的中国陶卫新角色。今年4月1日起将实施产业准入标准,对新建产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随着国内经营环境的改变,如成本上涨、环保因素趋严、曾经的红利渐失,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保要求、劳动用工权利保障等软性约束门槛的提高,出口模式的“甘作他人嫁衣”,一系列变化,都在警示国内陶卫企业必须加速升级“走出去”,强化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主动性,增强在全球贸易新规则构建中被边缘的危机感,在全球产业转移和升级中遭遇贸易替代和转移的紧迫感,全力摆脱在全球化陶卫生产链条中继续沦为加工厂的机遇感,构建全新的中国陶卫“走出去”升级版、国际版。从目前的“走出去”形势看,以商品输出、产能输出为主导的模式,正在向以技术输出、资本输出转变。而国内一些实力派陶卫企业,也在通过资本运作,曲线推进“走出去”的步伐。或者说,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期,以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支撑的陶卫产品输出,是我国分享入世红利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内部要素红利式微、资源约束性增加、外部经贸摩擦增多、政策性标准化引导增强的大背景下,单纯的产品输出无法改变中国陶卫业身处“微笑曲线”底端的现实,因为品牌的缺乏,让我们无言以对;因为贴牌的窘境,让我们无可奈何。随着陶卫业“走出去”想法的越发强烈,探索“走出去”的途径早已春潮涌动。但面对国际陶卫产业格局的现有模式,以及稳居陶卫强国的难撼地位,对国内陶卫业来说,确是巨大的挑战。由于国际化经验的不足,以及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了解不透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难免要遭遇挫折、损失甚至折戟。因此,在走出去之前,要充分调研不同国别的法律体系,及各国技术和市场准入标准,对市场潜在风险进行充分预警。另外还需做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步伐,一是有效实施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国际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二是在潜在市场开展相关标准的认证,扫清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还需注意避免过于集中,在同一国别和地区造成重复建设,引发新的风险,在产能+资本的输出过程中,同步实现自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避免将过剩的技术装备输出海外市场。随着新一轮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和频次加快,其他产业和企业摸索出的以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政策红利,是非常值得陶卫业学习借鉴的。而国家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出台的鼓励性政策和配套措施,更为陶卫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优质的保障。包括在财税、金融、外汇、保险、出入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编制的《对外投资合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各类企业“走出去”专项规划,发布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投资产业国别指引》等,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规范走出去秩序”的要求,这对陶卫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对国内陶卫业来说,成就生态文明基础上的陶卫强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国际品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主义,也没有已成的道路可以按图索骥,惟有遵循改革创新、创新驱动的根本宗旨,以改革创新创造新的红利和动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而成就陶卫业的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