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普通会员

山东同顺兴窑炉设计安装有限公司

山东同顺兴高温耐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加工隧道窑吊顶、砖窑吊顶、陶瓷纤维模块、耐火棉块、环形窑吊顶、旋转窑吊顶、移动式隧道窑耐火棉、旧轮窑砖窑拱形窑改平顶隧道窑、硅酸铝纤维、高温固化剂、陶瓷纤维毯、配套锚固件、纤维纸、纤维板、多晶贴面块、陶瓷纤维棉、等耐火保温材料。

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万琳
  • 电话:0532-82368588
  • 邮件:1747511363@qq.com
  • 手机:13210100422
  • 传真:0532-82368588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抛光砖在烧成过程中的角下弯缺陷处理方法
新闻分类
新闻中心
抛光砖在烧成过程中的角下弯缺陷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4-11-14        浏览次数:534        返回列表

角下弯缺陷是目前抛光砖生产厂家普遍存在的一种产品缺陷,其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有工艺配方原因,窑炉传动原因,窑炉烧成原因,解决过程也相对漫长。笔者通过国内外多个现场的调查发现角下弯现象通常是坯体四角都下弯1-2mm,其他部位平整或只有轻微上凸,坯体的后二个角较严重(相对窑炉前进方向),但仔细观察整个后边都有下弯现象,靠近窑墙的那个角更明显些。有的角下弯呈圆弧形平滑下弯,有的呈折线下弯,距边缘3-5cm处,呈圆弧形平滑下弯的一般程度比较轻微,在1mm以内,在厂家平整度要求范围之内。

  产生角下弯缺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传动走砖是主要原因,而且主要发生在内宽2.5m以上的窑炉,窑炉入口进3块或4块600×600(mm)的产品。因为坯体自身重量和辊棒钢性原因,靠窑墙的两块砖经过一段距离的辊棒运输后呈内八字型状态。砖坯在这样的运行状态下容易产生角下弯缺陷,为解决此种运行状态,从而达到减少角下弯缺陷,笔者发现许多厂家解决角下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从改善传动方面着手,具体有以下几种。
 

1、在窑炉进窑机上进行进砖机挡板的改进,设计时每片砖有独立可调的挡板,可以单独调节每片砖的走势,在调试过程中,根据产品出窑后角下弯缺陷的特征进行调整挡板。一般在进窑前靠窑墙的两片砖挡成外八字状态进窑,目的是确保砖坯在进入烧成带前是平行辊棒运行。这是生产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经验多次尝试总结的一种处理方法,在国内厂家普遍使用,在解决角下弯问题比较有效。在没有使用可调性挡板前,砖坯进入烧成区前是呈内八字形运行状态,这已经是一种规律,很难改变。技术人员另辟蹊径在砖坯入窑前做文章,打破常规进砖方式,改用内八字进砖方式以保证砖坯在烧成带有最佳的运行状态。

  2、在烧成带前段,大概900℃的区域,放置几根特制辊棒。特制辊棒的制法如下,在辊棒的某些位置,用高温胶泥加厚1-2mm,组成一个环状。环状宽度约5cm,具体制作位置,可根据砖坯运行轨迹确定。这样,在进入烧成带前的内八字形砖,经过此几根特制辊棒后,砖坯成平行辊棒运行。但此方法很难把握,很少有厂家使用。
 

3、订制特殊辊棒(锥形棒),中间大两头小,如准60mm的辊棒两端尺寸准60 mm,中间尺寸准62mm,在烧成带前段,大概900℃的区域以前放置30-80根此类辊棒,具体数量根据实际走砖情况增减,放置方法可以采用每隔两根正常辊棒放置一根锥形棒,也可以每隔5根正确辊棒连续放置5根锥形棒。以保证砖坯在进入烧成区前平行辊棒运行为准。此方法在国内外的窑炉都已采用,特别是在3m内宽的宽体窑上运用普遍,国内外辊棒厂家都有生产此类锥形棒辊棒。笔者曾经在某厂家窑炉上做过如下实验:该窑内宽2.5m,棒距75mm,辊棒是准60mm,平行进2块800×800(mm)的砖,在900℃烧成区前段安装了20根锥形棒(辊棒两端尺寸准60mm,中间尺寸准62mm,国内知名品牌),每隔5根正常辊棒放5根锥形棒。

  在国外的一些厂家,通常还会采用以下方法减少角下弯缺陷,从急冷带前半区开始,使用SiC辊棒,以解决急冷辊棒变形问题,从而减少角下弯,而SiC辊棒目前只有意大利某知名品牌生产比较成熟,但最大尺寸只有?准60mm辊棒。

  产生角下弯缺陷原因相当复杂,除了以上几中措施,我们还可以从调节温度曲线和调急冷风,在进行辅助调节烧成带后段升高辊上温度5-10℃,并对等降低辊下温度。

  另一方面,在能够确保窑炉断面温差在5℃范围内,尽量少用辐射型烧嘴,以减少局部热冲击产生角下弯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