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锅炉的必要性锅炉经过长时间运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水垢、锈蚀问题,锅炉形成水垢的主要原因是给水中带有硬度成份,经过高温、高压的不断蒸发浓缩以后,在炉内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在受热面上形成坚硬、致密的水垢。水垢是锅炉的“百害之首”,是引起锅炉事故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浪费大量燃料:因为水垢的导热系数只有钢材的几十分之一,所以当受热面结垢后会使传热受阻,为了保持锅炉一定的出力,就必须提高火侧的温度,从而使向外辐射及排烟造成热损失。由于锅炉的工作压力不同,水垢的类型及厚度不同,所浪费的燃料数量不同,根据试验和计算,水垢的厚度和损耗燃料有如下比例:当水垢厚度(S)≥1mm时,浪费燃料5~13%;≥2mm时,浪费燃料13~18%;≥3mm时,浪费燃料18~26%。容易使钢板、管道因过热而被烧损:因为锅炉结垢后,又要保持一定的工作压力及蒸发量,只有提高火侧的温度,但是水垢越厚,导热系数越低,火侧的温度就得越高。一般说来锅炉火侧的温度在900℃左右,而水侧的温度在190℃左右。当没有水垢时钢板的温度在230℃左右,一旦结垢1mm左右,钢板的温度比无垢时提高了140℃左右。20#钢板当温度达到315℃时,金属的各项可塑性指标开始下降,当达到450℃时,金属会因过热而蠕动变形。所以锅炉结垢是很容易使金属被烧损的。增加检修费用和降低使用寿命:锅炉因水垢而引起的事故大约是锅炉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是上升趋势,不但造成设备的损坏,也威胁到人身的安全。因此,在给水合格的情况下,锅炉运行时应严格控制锅内用水达到国家标准;并在运行中防止水垢的生成,而且结垢后,需及时进行处理,必须彻底防止及清除锅炉炉内水垢及控制水质。要解决以上问题,目前最科学的方法是在锅炉运行加入综合性能好,功效全面的药剂运行保养及定期清洗除垢。
对不同的水垢和金属材料,应选用合适的酸洗剂和助溶剂,一般选择如下:
(1)对碳酸盐水垢,一般采用盐酸清洗。
(2)对硅酸盐水垢,可在盐酸中添加氢氟酸或氟化物清洗。
(3)对硫酸盐水垢或硫酸盐与硅酸盐混合水垢,应预先碱煮转型,然后再用盐
酸或盐酸添加氟化物清洗。
(4)对氧化铁垢,可在盐酸中添加氟化物或采用硝酸清洗。
(5)对于电站锅炉,当氧化伯垢中含铜量较高(CuO>5×10-2)时,应采取防止
金属表面产生镀铜的措施,一般可选用盐酸加氟化物及硫脲等清洗助剂。
(6)奥氏体钢的清洗,不可选用盐酸作清洗剂。对于含铬材料的锅炉部件的清
洗,一般可选用氢氟酸、EDTA、柠檬酸或甲酸、乙酸等有机混合酸作清洗剂。
2.3.5清洗剂用量:
锅炉清洗时,所需的盐酸(硝酸)、EDTA、柠檬酸、缓蚀剂的用量计算方法见附
录3《清洗药品用量的计算方法》。
2.4清洗腐蚀的控制
2.4.1清洗时必须加入合适的缓蚀剂,其浓度和适用性应根据产品说明和试验
结果确定。酸洗时一般应先加缓蚀剂,并在系统中循环均匀后再加酸液。缓蚀剂需
和酸同时加入的,应配制均匀后才可进入锅炉内。
2.4.2酸洗时须防止因Fe3+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当酸法液中Fe3+浓
度≥100mg/L时,应在酸洗液中加入还原剂(一般应加氯化亚锡)进行还原,其添加
量的计算可参考附录4《酸洗中还原剂加入量的计算方法》。
2.1清洗前的准备
2.1.1锅炉化学清洗前应详细了解锅炉的结构和材质,并对锅炉内外部进行仔
细检查,以确定清洗方式和制订安全措施。如锅炉有泄漏或堵塞等缺陷,应采取有
效措施预先处理。
2.1.2清洗前必须确定水垢类别。应在锅炉不同部位取有代表性的水垢样口进
行分析。水垢类别的鉴别方式见附录1《水垢类别的鉴定方法》。额定工作压力≥
2.5MPA的锅炉需作垢样定量分析。
2.1.3清洗前必须根据锅炉的实际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制订清洗方案,并经
技术负责人批准。清洗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锅炉使用单位名称、锅炉型号、登记编号、投运年限及上次酸洗时间等;
(2)锅炉是否存在缺陷;
(3)锅炉结垢或锈蚀的状况,包括水垢的分布、厚度(或沉积物量)、水垢分析
结果和设备状况;
(4)清洗范围、清洗工艺;
(5)根据“清洗工艺小型试验”、锅炉结构和锅炉的材质及垢量、清洗系统等
确定清洗剂、缓蚀剂、钝化剂和其它助剂的浓度、用量及清洗温度、时间等工艺条
件;
(6)化学清洗系统图;
(7)清洗所需采取的节流、隔离、保护措施;
(8)清洗过程中,应监测和记录的项目;
(9)清洗废液的排放处理;
(10)清洗后的清扫或残垢清理,清洗质量验收条件等。锅炉化学清洗时应严格
执行洗涤方案,如有特殊情况需改变方案,应经原批准方案的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意。
2.1.4清洗前应以化学清洗的药品如原液纯度、所选择的缓蚀剂缓蚀效率等进
行复验,并按技术安全措施的要求做好设备、材料、化验仪器和度剂、安全用品及
其它洗涤所需物品的准备。
2.2清洗系统的设计
2.2.1化学洗涤系统应根据锅炉结构、清洗介质和清洗方式、水垢的分布状况、
锅炉房条件和环境及清洗的范围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2.2.2锅炉采用循环清洗时,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清洗箱应耐腐蚀并有足够的容积和强度,可保证清洗液畅通,并能顺利地
排出沉渣;
(2)清洗泵应耐腐蚀,泵的出力应能保证清洗所需的清洗液流速和扬程,并保
证清洗泵边疆可靠运行;
(3)清洗泵入口或清洗箱出口应装滤网,滤网孔径应小于5mm,且应有足够的
通流截面;
(4)清洗液的进管和回管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以保证清洗液的流量,且各回路的
流速应均匀;
(5)锅炉顶部及封闭式清洗箱顶部应设排气管。排气管应引至安全地点,且应
有足够的流的流通面积;
(6)应标明监视管、采样点和挂片位置;
(7)清洗系统内的阀门应灵活、严密、耐腐蚀。含有铜部件的阀门、计量仪表
等应在酸洗前拆除、封堵或更换成涂有防腐涂料的管道附件。过热器内应充满加有
联氨N2H4100~300mg/L,或乙醛肟100~300mg/L,pH值为9.5~10.0(用氨水调pH值)
的除盐水作保护。所有不参与清洗的系统、管道等都严密隔离;
(8)必要时可装设喷射注酸装置、蒸汽加热装置和压缩空气装置;
(9)应避免将炉前系统的脏物带入锅炉本体和过热器。一股应将锅炉分为炉前
系统、炉本体和蒸汽系统三个系统进行清洗。
对不同的水垢和金属材料,应选用合适的酸洗剂和助溶剂,一般选择如下:
(1)对碳酸盐水垢,一般采用盐酸清洗。
(2)对硅酸盐水垢,可在盐酸中添加氢氟酸或氟化物清洗。
(3)对硫酸盐水垢或硫酸盐与硅酸盐混合水垢,应预先碱煮转型,然后再用盐
酸或盐酸添加氟化物清洗。
(4)对氧化铁垢,可在盐酸中添加氟化物或采用硝酸清洗。
(5)对于电站锅炉,当氧化伯垢中含铜量较高(CuO>5×10-2)时,应采取防止
金属表面产生镀铜的措施,一般可选用盐酸加氟化物及硫脲等清洗助剂。
(6)奥氏体钢的清洗,不可选用盐酸作清洗剂。对于含铬材料的锅炉部件的清
洗,一般可选用氢氟酸、EDTA、柠檬酸或甲酸、乙酸等有机混合酸作清洗剂。
2.3.5清洗剂用量:
锅炉清洗时,所需的盐酸(硝酸)、EDTA、柠檬酸、缓蚀剂的用量计算方法见附
录3《清洗药品用量的计算方法》。
2.4清洗腐蚀的控制
2.4.1清洗时必须加入合适的缓蚀剂,其浓度和适用性应根据产品说明和试验
结果确定。酸洗时一般应先加缓蚀剂,并在系统中循环均匀后再加酸液。缓蚀剂需
和酸同时加入的,应配制均匀后才可进入锅炉内。
2.4.2酸洗时须防止因Fe3+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当酸法液中Fe3+浓
度≥100mg/L时,应在酸洗液中加入还原剂(一般应加氯化亚锡)进行还原,其添加
量的计算可参考附录4《酸洗中还原剂加入量的计算方法》。
2.1清洗前的准备
2.1.1锅炉化学清洗前应详细了解锅炉的结构和材质,并对锅炉内外部进行仔
细检查,以确定清洗方式和制订安全措施。如锅炉有泄漏或堵塞等缺陷,应采取有
效措施预先处理。
2.1.2清洗前必须确定水垢类别。应在锅炉不同部位取有代表性的水垢样口进
行分析。水垢类别的鉴别方式见附录1《水垢类别的鉴定方法》。额定工作压力≥
2.5MPA的锅炉需作垢样定量分析。
2.1.3清洗前必须根据锅炉的实际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制订清洗方案,并经
技术负责人批准。清洗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锅炉使用单位名称、锅炉型号、登记编号、投运年限及上次酸洗时间等;
(2)锅炉是否存在缺陷;
(3)锅炉结垢或锈蚀的状况,包括水垢的分布、厚度(或沉积物量)、水垢分析
结果和设备状况;
(4)清洗范围、清洗工艺;
(5)根据“清洗工艺小型试验”、锅炉结构和锅炉的材质及垢量、清洗系统等
确定清洗剂、缓蚀剂、钝化剂和其它助剂的浓度、用量及清洗温度、时间等工艺条
件;
(6)化学清洗系统图;
(7)清洗所需采取的节流、隔离、保护措施;
(8)清洗过程中,应监测和记录的项目;
(9)清洗废液的排放处理;
(10)清洗后的清扫或残垢清理,清洗质量验收条件等。锅炉化学清洗时应严格
执行洗涤方案,如有特殊情况需改变方案,应经原批准方案的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意。
2.1.4清洗前应以化学清洗的药品如原液纯度、所选择的缓蚀剂缓蚀效率等进
行复验,并按技术安全措施的要求做好设备、材料、化验仪器和度剂、安全用品及
其它洗涤所需物品的准备。
2.2清洗系统的设计
2.2.1化学洗涤系统应根据锅炉结构、清洗介质和清洗方式、水垢的分布状况、
锅炉房条件和环境及清洗的范围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2.2.2锅炉采用循环清洗时,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清洗箱应耐腐蚀并有足够的容积和强度,可保证清洗液畅通,并能顺利地
排出沉渣;
(2)清洗泵应耐腐蚀,泵的出力应能保证清洗所需的清洗液流速和扬程,并保
证清洗泵边疆可靠运行;
(3)清洗泵入口或清洗箱出口应装滤网,滤网孔径应小于5mm,且应有足够的
通流截面;
(4)清洗液的进管和回管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以保证清洗液的流量,且各回路的
流速应均匀;
(5)锅炉顶部及封闭式清洗箱顶部应设排气管。排气管应引至安全地点,且应
有足够的流的流通面积;
(6)应标明监视管、采样点和挂片位置;
(7)清洗系统内的阀门应灵活、严密、耐腐蚀。含有铜部件的阀门、计量仪表
等应在酸洗前拆除、封堵或更换成涂有防腐涂料的管道附件。过热器内应充满加有
联氨N2H4100~300mg/L,或乙醛肟100~300mg/L,pH值为9.5~10.0(用氨水调pH值)
的除盐水作保护。所有不参与清洗的系统、管道等都严密隔离;
(8)必要时可装设喷射注酸装置、蒸汽加热装置和压缩空气装置;
(9)应避免将炉前系统的脏物带入锅炉本体和过热器。一股应将锅炉分为炉前
系统、炉本体和蒸汽系统三个系统进行清洗。
说声谢谢,感谢回答者的无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