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一、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其速度尚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工艺陈设瓷的生产更是带有浓厚的手工作坊式色彩,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与条件。因此进行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提高陶瓷工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的习惯观念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而忽略了对其的技术改造,再加上国家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装备长期处于落后状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低,大部分机械设备只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处于二三十年代水平;彩绘、检验、包装等工序还依*手工操作。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包括基本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陶瓷生产的周期较长,从矿山采掘、原料处理、产品成型、锻烧到销售,工序多,过程长,但在陶瓷生产周期中,真正利用的基本作业时间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一般在30%一40%左右,时间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减少或消除作业中的多余和无效时间,增加基本作业时问的比重,这是陶瓷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在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去缩短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石膏模型是采用可塑法或泥浆法成型坯件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强度较低,耐热性差,使用寿命较短,所以在陶瓷企业中消耗量很大。由于废石膏的利用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给厂区环境带来了影响。匣钵是陶瓷制品在烧成工艺中作为承烧物的耐火材料制品,匣钵的使用次数一般在10—15次,匣钵质量的低劣往往造成制品变形、落渣、火刺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如何提高石膏模和匣钵的质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以及解决废石膏模和匣钵的利用问题,是值得陶瓷企业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瓷化、釉层玻化需在1000℃左右高温条件下进行,日用陶瓷和电工陶瓷的烧成更需要在1300℃以上,加上各种机械和电器也需要消耗能源而获得动力.因此,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统计,陶瓷工业生产成本中,燃料要占30%以上,在我国,用于燃料的平均成本费用更高达40%。居各项成本的首位。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此外,在陶瓷生产操作过程中,运输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如:球磨机的装料、榨泥机的卸料、坯泥及半成品的运输、制件的成型上釉等等。这就要求陶瓷企业一方面在厂址选择、空间布置、厂内运输线路的安排等方面力求合理,尽量减少运输量,另一方面力求实现陶瓷企业运输操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成型修坯车间应装有吸尘器,避免粉尘污染。榨泥机排出的废水应尽量回收,反复使用,废匣片、废瓷片也应尽量回收粉碎,继续使用。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如陶瓷企业几乎都有原料、成型、烧成、彩绘、包装与机修等车间和工段,这就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低下。今后,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造我们的陶瓷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向组织结构合理化要潜力。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注意按下列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即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各个工序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连续的,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中断现象。也就是说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没有或很少要停顿与等待现象。保持和提高陶瓷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可以更好地利用物资、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停放等待时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改善产品的质量。陶瓷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在不同的生产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制泥工艺过程产品单一,属大量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对象属于连续不断的流动状态,但生产操作中运输工作占很大比重,原料的停放、等待时间较长。成型工艺阶段多属小批量生产,产品品种规格较多,劳动对象处于周期、轮番地连续状态。焙烧工艺过程主要是在窑炉中进行的,坯体成批送入,成品成批输出,处于周期性的连续生产状态。针对陶瓷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搬运工作量大的特点,要保证和提高其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首先,在企业和车间内部要有一个符合工艺路线次序的总体布置,使生产流程所经过的路线尽量短,减少厂内运输距离和时间;第二,要提高运输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搬运量;第三,要作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日常生产服务工作,减少停工待料时间。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即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同辅助生产过程之间,生产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组织陶瓷现代化生产的必然结果。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充分利用陶瓷企业的人力、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放等待时间,保证各个环节均衡地、成套地出产产品。为了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在工厂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时,就要正确规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种机器设备、各工种工人在数量和生产能力方面的比例关系。在陶瓷生产中,各环节之间应保持的比例关系有:坯料制备能力与坯体成型能力,坯体成型能力与生坯干燥能力,成型能力与烧结能力,白瓷制造能力与彩绘能力,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能力,设备维修同基本生产。原燃材料提供能力与基本生产需要,工艺过程与检验过程、运输过程之间的比例等等。比例性对于陶瓷企业的设计,现有工厂的技术改造,各种生产设备的革新。生产计划的安排和日常生产的组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陶瓷生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产品结构的变化、质量的提高、原材料条件的变化和工艺革新等等,都会改变原来的比例关系,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生产组织工作,及时调整各种比例不协调的现象,建立新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保证陶瓷企业生产的发展。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节奏性亦即均衡性,是指生产过程从投料到最后完工产品入库,各阶段、各工序生产都能保持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即月初完不成任务,月末加班加点突击完成任务那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均衡地进行生产,能够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防止突击赶工,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资金积压和各种损失浪费,还有利于安全生产和保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应当体现在原材料投入、生产和出产产品三个方面。出产节奏性是计算原科、坯料投入以及生产节奏性的基础,而投人节奏性和生产节奏性又是出产节奏性的可*保证。因此,陶瓷企业要加强计划组织工作,使各个生产环节协调进行,注意及时投料、及时成型和及时焙烧,以及日常生产准备和生产控制。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即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平行交*地进行作业,它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并存的。不仅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如陶瓷生产中的原料处理、成型、焙烧是平行地进行工作,而且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基本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环节也是平行地进行工作。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对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合理使用生产设备和仓库占地面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实质上是为了使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到进一步体现而提出的一种更高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必须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否则,即使个别设备或人力的不足,都会形成薄弱环节,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适应市场多变的特点,能灵活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一个企业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除了要达到前面四项基本要求外,还应有生产过程适应性这一要求。即当产品品种发生变动时,就可以用最少的投资,以最快的速度,灵活地调整生产过程,以便顺利而及时地转人新产品的生产,否则,便会因产品陈旧过时而被淘汰。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从以上阐述的合理组织陶瓷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平行性和适应性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
一、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其速度尚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工艺陈设瓷的生产更是带有浓厚的手工作坊式色彩,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与条件。因此进行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提高陶瓷工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的习惯观念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而忽略了对其的技术改造,再加上国家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装备长期处于落后状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低,大部分机械设备只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处于二三十年代水平;彩绘、检验、包装等工序还依*手工操作。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包括基本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陶瓷生产的周期较长,从矿山采掘、原料处理、产品成型、锻烧到销售,工序多,过程长,但在陶瓷生产周期中,真正利用的基本作业时间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一般在30%一40%左右,时间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减少或消除作业中的多余和无效时间,增加基本作业时问的比重,这是陶瓷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在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去缩短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石膏模型是采用可塑法或泥浆法成型坯件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强度较低,耐热性差,使用寿命较短,所以在陶瓷企业中消耗量很大。由于废石膏的利用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给厂区环境带来了影响。匣钵是陶瓷制品在烧成工艺中作为承烧物的耐火材料制品,匣钵的使用次数一般在10—15次,匣钵质量的低劣往往造成制品变形、落渣、火刺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如何提高石膏模和匣钵的质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以及解决废石膏模和匣钵的利用问题,是值得陶瓷企业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瓷化、釉层玻化需在1000℃左右高温条件下进行,日用陶瓷和电工陶瓷的烧成更需要在1300℃以上,加上各种机械和电器也需要消耗能源而获得动力.因此,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统计,陶瓷工业生产成本中,燃料要占30%以上,在我国,用于燃料的平均成本费用更高达40%。居各项成本的首位。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此外,在陶瓷生产操作过程中,运输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如:球磨机的装料、榨泥机的卸料、坯泥及半成品的运输、制件的成型上釉等等。这就要求陶瓷企业一方面在厂址选择、空间布置、厂内运输线路的安排等方面力求合理,尽量减少运输量,另一方面力求实现陶瓷企业运输操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成型修坯车间应装有吸尘器,避免粉尘污染。榨泥机排出的废水应尽量回收,反复使用,废匣片、废瓷片也应尽量回收粉碎,继续使用。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如陶瓷企业几乎都有原料、成型、烧成、彩绘、包装与机修等车间和工段,这就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低下。今后,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造我们的陶瓷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向组织结构合理化要潜力。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注意按下列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即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各个工序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连续的,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中断现象。也就是说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没有或很少要停顿与等待现象。保持和提高陶瓷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可以更好地利用物资、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停放等待时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改善产品的质量。陶瓷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在不同的生产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制泥工艺过程产品单一,属大量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对象属于连续不断的流动状态,但生产操作中运输工作占很大比重,原料的停放、等待时间较长。成型工艺阶段多属小批量生产,产品品种规格较多,劳动对象处于周期、轮番地连续状态。焙烧工艺过程主要是在窑炉中进行的,坯体成批送入,成品成批输出,处于周期性的连续生产状态。针对陶瓷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搬运工作量大的特点,要保证和提高其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首先,在企业和车间内部要有一个符合工艺路线次序的总体布置,使生产流程所经过的路线尽量短,减少厂内运输距离和时间;第二,要提高运输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搬运量;第三,要作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日常生产服务工作,减少停工待料时间。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即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同辅助生产过程之间,生产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组织陶瓷现代化生产的必然结果。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充分利用陶瓷企业的人力、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放等待时间,保证各个环节均衡地、成套地出产产品。为了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在工厂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时,就要正确规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种机器设备、各工种工人在数量和生产能力方面的比例关系。在陶瓷生产中,各环节之间应保持的比例关系有:坯料制备能力与坯体成型能力,坯体成型能力与生坯干燥能力,成型能力与烧结能力,白瓷制造能力与彩绘能力,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能力,设备维修同基本生产。原燃材料提供能力与基本生产需要,工艺过程与检验过程、运输过程之间的比例等等。比例性对于陶瓷企业的设计,现有工厂的技术改造,各种生产设备的革新。生产计划的安排和日常生产的组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陶瓷生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产品结构的变化、质量的提高、原材料条件的变化和工艺革新等等,都会改变原来的比例关系,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生产组织工作,及时调整各种比例不协调的现象,建立新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保证陶瓷企业生产的发展。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节奏性亦即均衡性,是指生产过程从投料到最后完工产品入库,各阶段、各工序生产都能保持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即月初完不成任务,月末加班加点突击完成任务那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均衡地进行生产,能够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防止突击赶工,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资金积压和各种损失浪费,还有利于安全生产和保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应当体现在原材料投入、生产和出产产品三个方面。出产节奏性是计算原科、坯料投入以及生产节奏性的基础,而投人节奏性和生产节奏性又是出产节奏性的可*保证。因此,陶瓷企业要加强计划组织工作,使各个生产环节协调进行,注意及时投料、及时成型和及时焙烧,以及日常生产准备和生产控制。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即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平行交*地进行作业,它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并存的。不仅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如陶瓷生产中的原料处理、成型、焙烧是平行地进行工作,而且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基本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环节也是平行地进行工作。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对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合理使用生产设备和仓库占地面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实质上是为了使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到进一步体现而提出的一种更高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必须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否则,即使个别设备或人力的不足,都会形成薄弱环节,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适应市场多变的特点,能灵活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一个企业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除了要达到前面四项基本要求外,还应有生产过程适应性这一要求。即当产品品种发生变动时,就可以用最少的投资,以最快的速度,灵活地调整生产过程,以便顺利而及时地转人新产品的生产,否则,便会因产品陈旧过时而被淘汰。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从以上阐述的合理组织陶瓷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平行性和适应性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
说声谢谢,感谢回答者的无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