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四天的第十一届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昨天完美落幕。记在此届陶博会期间,淄博市共邀请到院士及中外专家362人,为淄博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淄博企业与专家院士共对接项目1513项,签订626项,四天总交易额达38.5亿元。与此同时,各项经贸活动、文化创意展成果丰硕,“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新材料名都”两大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持续四天的第十一届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昨天完美落幕。记者从昨天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者从昨天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此届陶博会期间,淄博市共邀请到院士及中外专家362人,为淄博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淄博企业与专家院士共对接项目1513项,签订626项,四天总交易额达38.5亿元。与此同时,各项经贸活动、文化创意展成果丰硕,“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新材料名都”两大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专家“把脉”淄博经济洽谈成果丰硕
此次陶博会成为推动淄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老工业城市新的转型发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提升展会层次,本届新材料论坛共邀请院士和中外专家362人。
与会院士、专家围绕淄博新材料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与企业积极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对于淄博近距离了解国内外新材料领域的最新高端成果和发展趋势,加快淄博“新材料名都”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期间,山东(淄博)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指导委员会与淄博市院士工作服务中心先后成立。
陶博会期间,高新技术项目洽谈成果丰硕。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节能减排高技术洽谈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淄博市与山东理工大学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洽谈会共征集高新技术项目5000余项,淄博共有1100余家企业、2000余人次参加洽谈,共对接项目1513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626项,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十几个领域,可带动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8.6亿元。签约项目突出淄博产业导向,填补产业链空白并延伸产业链,以解决淄博重大关键技术和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需求为重点。
推动“淄博制造”向“淄博创造”发展
本届陶博会期间,以“提升产品价值、促进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创意淄博”工业设计大赛再度成功举办,成为淄博市工业设计人才汇集、成果聚集交流、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对于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重视和加强工业设计工作,着力提升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有效推动由“淄博制造”向“淄博创造”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引领全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果。鲁玉陶瓷、华浩陶瓷、金马瓷器等三家企业新获“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使用权。
本届展会各项经贸活动取得重大成果。据了解,本届展会总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参展、参会单位达到1617家,参展产品品种达2万多种,开幕式当日客流量达6万人次,展会前三天客流量达12万人次。众多央企负责人和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陶瓷采购商、经销商前来采购和洽谈合作,总交易额达38.5亿元,其中现场交易额16.5亿元,达成意向22亿元。
推动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本届陶博会,淄博进一步扩大陶瓷、琉璃、丝绸、新材料等“产业名片”、“文化名片”的影响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陶博会期间,淄博新推出“淄博琉璃·明清官窑”琉璃展和“丝绸之路·起点淄博”丝绸展两个特色展区,全方位展示淄博悠久的传统产业和现代发展成就。
与此同时,以“传承、推介、交流”为主题的淄博市第三届文展会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以齐文化、聊斋文化、孝文化、陶琉文化、丝绸文化、牛郎织女文化等为核心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淄博特色文化产品、民间艺人绝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集中体现了淄博民俗文化的传承、新兴业态的开发、主题活动新颖三大特色。此次文展会展区共分为12大板块28个展区,总展出面积近1000平方米,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50项,展示各类文化艺术品93000余件(套)。
展会期间举办的2011淄博陶瓷珍品拍卖会共征集陶瓷琉璃艺术品2000余件,精选了367件进行拍卖、展示,现场成交额达1282.9万元,成交率86.92%,这对于提高“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的知名度,展示淄博陶瓷的悠久历史、丰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具有深远影响。
陶博会期间,淄博积极探索会展与旅游结合的路子,开展“齐风陶韵·生态淄博”旅游文化周活动,推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精品旅游线路,并以济南、潍坊等周边城市为重点,动员游客前来参与展会,全面感受淄博陶琉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