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产区瓷砖日产总计354.54万平米(不包含瓦线),其中抛光砖生产线136条,日产量119.94万平米;瓷片生产线118条,日产量97.51万平米;仿古砖生产线40条,日产量34.1万平米;外墙砖生产线15条,日产量15.3万平米;硬板生产线2条,日产量0.5万平米;其他生产线(水晶砖、亚光砖、脚线)81条,日产量64.29万平米;耐磨砖生产线6条,日产量5.3万平米;瓦线3条,日产量2.5万平米;外墙砖15条,日产量15.3万平米;地砖线3条,日产量2.2万平米;广场砖1条,日产量0.1万平米。
淄博是齐文化发源地,位于山东中部,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临黄河,东临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济南。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贯通,公路纵横,境内胶济铁路、济(南)青(岛)、滨(州)博(山)莱(芜)高速公路等15条交通干线通往全国各地,距济南国际机场和青岛国际机场分别为70公里和200公里。“瓷都”则是淄博的4张城市名片之一。
淄博市共有陶瓷企业231家 年产能达12亿平米
据考证,淄博地区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条日用陶瓷隧道窑、第一条链式烘干机都诞生在淄博,淄博的日用瓷也荣获了“当代国窑”的荣誉。相比淄博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在创新、新技术应用上则较为落后,但产能巨大。据调查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7月份,淄博市拥有231家建陶企业、415条生产线,年生产瓷砖能力达12亿m2,约占全国建陶产量的15%,产品涵盖了内外墙砖、地板砖、特种陶瓷等。
其中,淄川区拥有建陶企业172家,拥有建陶生产线273条。其中,不乏以雅迪、统一、新博、国润、狮王等为代表的建陶企业,成为带动淄川建陶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店区拥有建陶企业43家,80余条生产线。以城东集团、华瑞诺建陶、中北建陶、东岳集团等企业为代表。
淄博产区除沂源县无陶瓷企业,其他区县均有建陶企业,共计16家,各区县厂家数量不等。
淄博建陶在发展初期,仅仅依靠本地煤、石灰石、铝矾土、石英砂、砂岩、煤矸石、陶瓷粘土、水、电、燃气等资源,以及周边地区资源,如章丘土、邹平瓷石、罗村土、莱阳土、透辉石等资源优势。同时,淄博还拥有较大规模的建材机械、化工釉料等专业生产厂家,可以就地就近解决大型建材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材物料的供应问题,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就地取材。这更为淄博建陶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提到淄博建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淄博产区的领军企业——山东皇冠建陶有限公司。80年代末,山东皇冠建陶有限公司在广交会从外商手里拿回了外墙砖样品,开始研发生产外墙砖产品。皇冠建陶由此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生产外墙砖的建陶企业,其从生产第一片外墙砖开始,就带动了淄博当地一批镇办企业的快速崛起。
据业内人士介绍,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淄博市只有淄博建陶厂、博山建陶厂及张店建陶厂三家建陶企业,属国营企业。在80年代初,博山建陶厂生产的152×152mm的“域牌”地砖闻名全国,其与唐山建陶、沈阳建陶、温州建陶、石湾建陶、景德镇建陶并称为“全国六大建陶厂”。
1986年,淄博建筑陶瓷厂大胆招商引资,从意大利引进了大吨位的压力机和生产线,创建了淄博华辰建陶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100×100mm、150×150mm、100×200mm的红坯墙地砖。随后,该厂又从科威特引进上亿元资金成立“齐鲁建筑陶瓷厂”,主要产品为200×200mm、300×300mm的地砖。
然而,随着经营模式的不断转变及其他原因,淄博建陶厂、博山建陶厂现已经不存在。1998年,张店建陶厂经过成功改制,成为现在的淄博华瑞诺建陶有限公司。
90年代初期,在张店区南定镇出现以田家建陶、万通建陶为代表的内墙砖生产企业。同期,淄博华鲲建陶是第一家推出300×300mm釉面砖的企业。据一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当时该产品价格非常高,每平方米价格为90~120元不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该产品上市没过多久就停产了。
1992年~1996年,淄博建陶研发能力迅速提高。92年,淄博建陶企业已经开始生产152×152mm内墙砖及100×200mm外墙砖产品。93年,淄博开始生产300×300mm规格的釉面砖产品,94年淄博生产出400×400mm,96年生产出500×500mm大规格釉面砖。
2000年,淄博奥鲲建陶有限公司生产出600×600mm抛光砖产品,这在山东省建陶行业是第一家生产抛光砖的企业。奥鲲建陶始建于2000年,并于10月份建成投产。
2003年,淄博奥鲲建陶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仿古砖产品的企业,注册了“亿玛”商标,该商标被报申请“全国驰名商标”成功。现存放于档案室的荣誉证书成为淄博建陶发展的见证。当时仿古砖产品规格为100×100mm、150×150mm、300×600mm。
据业内人士介绍,2003年、2004年是杨寨建陶厂大规模建厂比较集中的时期。由于淄博奥鲲建陶经常派人去广东产区进行学习、培训,其员工的技术水平在当时是属于高水平的典型代表,于是杨寨镇许多建陶厂老板经常到淄博奥鲲建陶大门口,等职工下班后不管认识与否,均邀请到饭店聊天取经,更有不少企业直接跑到奥鲲建陶去高薪招人。由此可见,当时淄博建陶企业的火爆现象。
经过30年,特别是近10年的迅猛发展,淄博以其建陶产业位居全国第二的产量和规模赢得了“江北瓷都”的美誉。“南有佛山,北看淄博”这句是在陶瓷行业中盛传的词句,也恰说明了淄博在中国陶瓷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其中,淄川区与张店区的建陶企业占据了淄博建陶企业的90%。建筑陶瓷与日用陶瓷一起为淄博赢得了“北方瓷都”、“中国陶瓷名城”等众多称号,“瓷都”也成为淄博的一张城市名片。
淄博建陶发展面临的问题
淄博建陶业发展今天,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建陶产业基地,从原料配制、陶瓷机械、物流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而产品在质量、花色、产量等各方面已与佛山差距不大,但淄博至今却没有形成区域品牌,得不到终端消费者的认可,这让淄博陶企人既无奈又纠结。
“贴牌”、 无序生产让淄博陶瓷纠结
自80年代以来,在皇冠建陶品牌的引领下,淄博产区私有企业、合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建陶企业发展迅速。30年后,淄博建陶行业发展了数十倍,生产能力达12亿平方米,成为继广东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建陶生产基地。在发展中,淄博产区紧跟佛山发展,陆续出现了“贴牌”的现象,由于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无资金积累,技术相对落后于广东,研发能力不高,产品利润空间低等现象,在此情况下,淄博陶企自然而然地依附“贴牌”。
有业内人士分析,做品牌需要经济实力来支撑点。做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淄博绝大部分建陶企业一年产值不足一个亿,且产品利润空间较小,无资金实力去支撑品牌发展。即使企业打造了品牌,但在企业的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技术研发等无法跟进、达到品牌的要求时,对该企业则是毁灭性的打击。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将淄博建陶业走到今天之尴尬,指向了相关协会与当地政府。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淄博建陶行业协会可以看作是不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也未起到积极引导、规范发展的责任,使得淄博建陶呈现盲目、无序的发展结果。
政府出重拳整治、规范建陶行业发展
近年来,淄博政府从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对建陶行业不断加大整治力度。从2008年5月开始,淄博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第1次环保专项行动,对未能通过验收的29家建陶企业实施停产整顿。随后,一批产能低、能耗大的建陶企业被淘汰。
实际上,淄博建陶行业调整早势在必行。建陶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烟尘、废水、二氧化碳,使当地环保压力日益沉重。而全市建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极小的比例,而综合能耗却非常高。淄博建陶业需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一场变革,改变品牌弱、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推动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老企业破产、规模效益不突出、建陶低水平重复建设、经营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也是羁绊着淄博陶瓷振兴重要原因。淄博陶瓷产业正经历着变革前的阵痛期。
据淄博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淄博是一个资源性工业城市,面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工业结构,淄博市委、市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在此形势下,建陶业首先受到冲击。上述人士进一步介绍,淄博市作为依托自身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基地,经过近百年的开发,主要资源已面临枯竭,辖区能源生产供应严重不足。
2009年年底,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3年内淄博建陶生产能力将由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近几年来,淄博市政府对建陶行业的治理亦是“重拳”不断。对于建陶企业,该市提出了三个“一”计划,即升级一批,转移一批,关停一批。由此可见,淄博市整治规范建陶企业的信心与决心,将有一大批建陶企业被淘汰或转移,剩下的一部分也将通过升级来完善。
淄博市政府一方面整治规范建陶行业,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外迁提供平台,耿瓷集团、城东集团、大唐瓷业等企业已在江西、河南等外省市设厂。2010年淄博市政府与宁夏石嘴山市结成帮扶对子,在石嘴山市建立了淄博工业园,引导建陶企业走出去。
目前,无论外销还是外迁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有实力的陶瓷企业。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淄博现在的发展模式正是延续佛山走过的路子。“总部经济”其意为把生产线转到外面去,而把研发、营销等中心总部留在淄博。目前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需要升级、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其后的发展更需要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实质上的支持,进行有长远效益的规划。
淄博市经信委产业科科长唐海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淄博治理关停的多是一些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节能不达标的建陶企业。
“淄博当地对建陶企业的审核要严于国家标准,实际上也是对淄博建陶行业未来发展负责。”唐海军介绍说,建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主要技术都是从欧洲引进,国家制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低门槛带来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并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
“产业转移并非意味着淄博陶瓷产业的没落,反而使淄博建陶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唐海军说,淄博建陶产业转移,加快了淄博碧水蓝天环境的实现,也为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能源、原材料面临枯竭,也使得淄博建陶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目前,作为建陶生产主要原料的长石、石英粘土等和主要燃料煤炭,95%以上依靠外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