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产业,在河南工业发展中长期担纲主力。而且,正是凭借这些产业的飞速发展,河南昂首阔步跨入了新兴工业大省行列。2008年以来,这些行业发展先后遭遇挑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河南工业产值主要靠新项目的支撑和新增产能的贡献。如此看来,战略新兴产业仍在成长之时,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尤显急迫,而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
精深加工正成为河南省铝加工产业的转型方向
“速度过快的喜悦和忧伤同步而来”
5月份,在省内氯碱企业的一次行业会议上,与会代表发现彼此的日子都很不好过。
“3年之内现状不改变,河南几乎就不存在氯碱企业了。”参会的河南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赵保军感叹。
令氯碱企业头疼的是生产烧碱相伴产生的氯气,不得不做亏本处理。目前氯碱企业大多把这种黄绿色的剧毒气体作为原料,生产PVC(聚氯乙烯)树脂,这是一种常用的建材。
河南最大的氯碱企业昊华宇航化工公司总经理孙振峰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份PVC价格跌到每吨6500元,这个历史最低价一直延续至今。
孙振峰说,一个年产20万吨的烧碱厂一天就会产生500吨氯气,这么多毒气根本无法储存,必须转化为PVC。尽管目前每吨烧碱能赚1400元,但每生产一吨PVC却要亏损近2000元。
河南的烧碱产能位居全国第三,PVC产能位居全国第四,一直是传统优势化工产业。赵保军说,氯碱行业这几年在河南超常规发展,和氧化铝工业兴盛有关。生产氧化铝需要烧碱为原料,每生产1吨氧化铝,要消耗150公斤烧碱。
当年的旺盛需求造就了河南氯碱工业发展迅速。2002年~2008年,纯碱、烧碱、PVC等化工产品销售增长非常快,有的年份增长率达到100%。
“速度过快的喜悦和忧伤同步而来。”孙振峰说,2009年他们就感觉到了行业产能过剩,现在大家就是拼资源。西北地区生产烧碱所需的每吨电煤不到200元,每吨工业盐只要100元,而河南则是850元和350元。
赵保军说,与西部比,我们的能源、资源优势不再。只有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耗氯产品,才是挽救河南氯碱工业的出路。
“亏损逼迫我们要迅速转型。”孙振峰说,我们打算做氯产品树,有6个精细化工产品,现在初步选定一个产品:三氯异氰尿酸。这是一种高档杀菌剂,在自来水厂、游泳馆都可使用。另外中化总公司正和德国公司在谈特种PVC技术转让,高档PVC每吨能卖一万多。
“批次转移至少需要3年,但2014年7月必须转型到位。”孙振峰告诉记者公司已有了倒计时的进度安排,转型刻不容缓。
事实上,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氯碱企业的事情。《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只有立足产业基础,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技术优势为何“打不过”资源优势?
与氯碱工业比,河南铝工业的故事更像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
肖胜华,湖南人。1995年,港商在荥阳投资兴建电解铝厂(郑州龙祥铝业),他作为专家来参加建设方案的论证会,后应邀加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见效快、效益好,在有丰富铝矾土矿资源的郑州、洛阳、焦作等地区,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迅速崛起,成为河南工业发展的“急先锋”。
6月5日,肖胜华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回忆说,在龙祥铝业建好没多久,很快河南就有更大规模的电解铝厂上马。由于收益好,2002年,香港方面追加投资,又建了一个年产15万吨的新厂。
电解铝工业的这种兴盛持续了十几年,成为河南工业的强劲增长引擎,也造就了河南铝工业在全国同类行业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保持至今。
据来自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电解铝产量占全国近1/4,去年之前,曾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也诞生了国内第一个铝电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规模、装备、技术、节能、创新等方面领先全国,带动相关行业产值3000亿元。
2008年,是电解铝工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先是政府实施“压小上大”,关停了一批小电厂。肖胜华所在的企业1个自备电厂在那一年被关掉了,不得不用高价的网电。接着下半年金融危机袭来,“企业亏得一塌糊涂”。不久,香港老板决定撤资。
2010年起,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取消优惠电价,作为高耗电的电解铝产业所受冲击首当其冲。
针对目前的困境,肖胜华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引进合作方,进军废铝回收加工产业,来延长产业链条。
当前,不但肖胜华所在的规模较小的电解铝厂处于转型的岔口,规模大的电解铝厂同样面临抉择。事实上,一些电解铝企业已经关停了在河南的一些工厂,并把部分产能转移到新疆等西部省区,目前信发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和神火集团在新疆的项目已投产。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3月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在河南中孚实业林州市林丰铝电公司顺利通过验收,吨铝直流电耗由2008年的13235千瓦时降低到了11819千瓦时,降幅达10.7%。
这项技术突破使我国的电解铝技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但技术拥有者林丰铝电公司,却依然深陷亏损泥淖。有媒体报道,今年前3个月,该企业每月亏损达3000万元,目前已关停了10万吨产能。
林丰铝电的困境在于由于没有自备电厂。“目前这个行业并不是技术改进能决定企业的利润,而是电价。”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立斌说。
强化骨干企业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把煤电铝产业链做得更加匹配,成为林丰铝电的一个战略选择。另一个选择是向产业链后端的铝产品深加工延伸,“做精深加工,发展终端产品,不断延伸加工链条,才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刘立斌说。
煤炭企业抢占煤化工高端
煤炭工业是河南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但长期以原材料提供为主的粗放发展方式,严重制约着行业做大做强。
两轮“煤改”下来,让河南煤炭工业脱胎换骨。
2004年,河南在全国率先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经过5年多的持续努力,煤炭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资源集中度、利用度大幅提高。
2010年3月,河南启动新一轮“煤改”,由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对小煤矿实施兼并重组,使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产量占到75%以上。
而在此前的2008年,煤炭工业还在向改革深处挺进中,产生了两个“巨无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平能化集团。两大企业挂牌,透露出河南煤炭抢占煤化工高端的决心。而这,也印证了河南着力在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并推动其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整合平台力度。
抢占煤化工高端,变革之中,河南煤炭工业迈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河南煤化甚至走在了国际前沿:
2010年11月16日,永煤千吨级碳纤维项目成功产出合格MH300高性能碳纤维产品,这标志着国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在我省建成。
2012年3月29日,河南新乡永金化工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实现了全省化工产业调整产品结构的重大突破,对河南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世界最大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意义重大。
2012年5月19日,河南煤化精细化工公司1,4-丁二醇项目一期装置全流程成功打通,并生产出合格产品。
中平能化集团也在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上不断取得突破。如今,该集团所产的糖精钠、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碳化硅精细微粉产能全国第一,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
2011年7月7日晚8时,《财富》英文网与中文网全球同步发布了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河南煤化成功跻身其中,也证明了河南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大手段调整传统工业
政策约束与市场竞争一道,成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是河南近几年来调整传统工业的三大手段。
“201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和方向;2012年,我省又出台了2012年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全省共组织实施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性和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738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495个),投资总额239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52亿元。”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处处长万战伟说,“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是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了企业生产技术升级的步伐。我省行业技术升级表现突出的亮点有:水泥产业以前的立窑式生产技术全部淘汰后,现在全省水泥企业全部采取了新型的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电力行业“上大压小”,实现了全省电力产业的升级改造;电解铝产业全部淘汰了自焙槽技术,上马了先进的电解槽技术,整体装备工艺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5月23日,河南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告了2012年1号文。文件涉及河南炼铁、炼钢、焦炭、造纸等17个产业,104家企业的部分工艺设备列入淘汰名单。
“2012年安排的年度淘汰产能包括炼钢90万吨、炼铁110万吨、焦炭185万吨、水泥305万吨、平板玻璃250万吨、造纸112万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政策处处长姚中民介绍。
这是连续数年后,河南再次发起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行动。
节能减排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27个行业的约100家企业中,重点推广多项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九大领域108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节能工业产品的认定工作;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减排治污;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陈建超说。
“通过拉长链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业层次,从数量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重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雄风。”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