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玻璃过剩局面是目前玻璃行业内一道难解的谜题,过剩带来的高库存、以及随之产生的恶性价格战和利润大幅下滑、亏损等问题,都严重困扰着行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除了依靠自身的调整外,还应该借助外部的力量,来缩短行业的调整周期,促进玻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于年内即将上市的玻璃期货品种,由于其套期保值等功能,对促进玻璃行业的定价机制形成、规避经营风险、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等方面或将发挥重要作用。
玻璃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玻璃行业一般3~4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往往是在好的形势下,一些企业盲目投资扩张,随后陷入低谷,产能过剩带来行业风险。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我国浮法玻璃产能快速增长。2011年新增21条生产线,新增产能1.01亿重量箱;初步预计2012年约有15条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约6300万重量箱。玻璃具有连续不间断生产的特征,产能的稳定释放,明显超过了来自房地产、汽车、出口等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
自2010年上半年以来,纯碱、煤炭、重油、天然气、电等原料燃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员工资等财务成本增加,导致玻璃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由于玻璃生产企业生产制造的多为同质性产品,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库存,不惜降价压价销售。整个玻璃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低迷。无序发展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导致全行业利润率下滑。如2011年河北省平板玻璃行业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企业亏损额达4.95亿元。
我国现有的平板玻璃生产工艺虽然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在产品质量和能耗上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我国浮法玻璃的平均能耗为7800kJ/kg,比国际平均水平6500kJ/kg高出20%,同时由于以煤和重油为主要燃料的火焰炉占90%左右,生产过程中极易造成空气污染。目前国外玻璃的主要生产企业以收购、控股、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在国内拥有多条浮法生产线,其产能扩张加剧了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同时也造成大量原料资源流失。玻璃产业有加快向国内转移的趋势,更加剧了国内能耗与环保问题,极不利于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平板玻璃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技术进步及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目前我国平板玻璃行业能耗远高于国外先进水平,落后生产工艺产能仍有5000多万重量箱,平板玻璃深加工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玻璃产品结构不合理,存在结构性缺口。中、低档普通浮法玻璃供大于求,高档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过少,一些特殊用途的电子玻璃、汽车及建筑玻璃还需要进口。全国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只有683万重量箱。2005年前十大玻璃企业集团的行业集中度仅为45.8%,2009年我国前5大玻璃集团总产能仅占全国的30%左右。相比之下,日本旭硝子、板硝子、法国圣戈班、美国加迪安等四大跨国公司则集中了世界41%的平板玻璃、62%的优质浮法玻璃和超过50%的深加工玻璃产量。
此外,近几年随着我国平板玻璃出口量的不断扩大,遭遇贸易保护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有菲律宾、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乌克兰等国家先后对我国平板玻璃采取反倾销调查或者保障措施。2011年3月,韩国宣布将针对中国生产的浮法平板玻璃实行的反倾销措施期限延长3年,继续征收12.04%至36.01%的进口关税。巴西继2010年7月对自中国进口的厚度为2mm到19mm的无色平板玻璃启动反倾销调查之后,于2011年8月再度对华无色平板玻璃反倾销案举行听证会。玻璃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快速增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恶化了玻璃出口环境。
期货助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玻璃具有市场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市场规模较大等特点,具备上市期货品种要求的基本条件。当前研发上市玻璃期货将有助于玻璃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玻璃期货将主要在以下四方面对玻璃行业产生影响。
第一,为玻璃企业提供有效规避风险的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2000年以来,我国玻璃市场可以概括为“产、销增长幅度稳定,库存逐渐增加,价格变化较大、效益波动明显”。受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房地产发展趋势、出口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玻璃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玻璃连续生产,不适宜大规模长期储存,生产企业很难通过调节库存来应对市场变化,无论产出多少,价格怎样变化,都必须出货。玻璃生产企业对其主要成本(纯碱和燃料)定价没有话语权,不能通过调整成本价格转移产品价格的不利波动,相反对于成本价格的变化需要全部接受。由于缺乏价格发现机制,大部分企业根据现货价格的变动情况来决定生产经营活动,价格高、利润好时纷纷上新的生产线,而价格低、利润差时只好关停,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平稳运行。期货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可预期的未来价格走势,是企业进行风险规避的有效渠道和风险管理的工具。
对于玻璃加工企业来说,由于其产品更具个性化,通常是先有订单确定产品规格、数量及价格,再进行采购生产,因此玻璃加工企业是“一头锁定”,其利润取决于原片玻璃价格。上市玻璃期货之后,加工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丰富其经营模式,同时锁定其产品售价和原料成本,有利于其扩大经营规模,减少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为相关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期货市场实行保证金制度,发挥期货市场“以小博大”的资金杠杆作用,极大提高相关企业资金的利用率。玻璃期货市场上市后,在严格的信用保证体系下,金融机构还可以对相关企业提供仓单质押等期货衍生服务,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转能力。目前国内玻璃行业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支撑的时代,上市玻璃期货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三,有助于形成并提高中国价格在国际玻璃市场中的影响和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生产国但不是玻璃强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玻璃价格。玻璃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企业众多,市场规模大且现货交易活跃,具备形成国际玻璃市场中国价格的现货基础。上市玻璃期货将有助于优化玻璃价格的形成机制,为市场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价格信号,逐渐形成一个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玻璃基准价格,发挥通过市场价格促进和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提升中国玻璃价格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四,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平板玻璃“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通过研发上市贴近现货市场需要的玻璃期货合约及制度规则的设计,实行优等品级及知名品牌的升贴水交割制度调节,能够引导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玻璃生产的集中度。通过交割地点的合理布局,能够推动玻璃生产向资源、能源富集的地区有序转移,引导玻璃深加工企业在消费地周边或平板玻璃生产地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有利于推动玻璃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玻璃期货的推出将促使相关玻璃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与此同时,也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好期货市场为企业保驾护航,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