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力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确保钢铁业平稳运行,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式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期间已经把严格控制钢铁产能扩张划为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几年来,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开展,国内钢铁产量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产能迅速扩张,带来的不利影响
1、行业利润大幅下降
进入2011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下滑、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下游需求低迷以及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的多重挤压下,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价格急剧下跌(如图1),钢铁行业经营困难。今年钢铁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1-5月份,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6.9%,较前4个月的49.5%继续扩大。对于目前钢铁行业整体处在“寒冬期”,钢企并未现明显减产检修行为,反而自3月份以来,粗钢产量节节攀升(如图2)。连续维持日产190万吨以上高位生产速度,致使整个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破解行业难题,解决产业发展矛盾,成为钢铁行业的最紧迫要求。
2、加剧同质化产品竞争
由于民营钢企生产自如,且对市场较为敏感,近年来出现了产能呈现爆炸式增长,陷入了同质化竞争困局,出现了贸易商与钢厂“双亏”的局面。在低端成品利润日趋稀薄态势下,更多的钢企转移视线,将目光放在了成熟化的高端产品。以汽车板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汽车板生产厂家仅宝钢集团一家。但时至今日,能生产汽车板的国内钢厂至少有7家之多。据了解,国内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的钢企,很多都有上汽车板的打算。故造成钢铁行业“高端产能过剩,低端产品产量扩张”的怪像,伴随着同质化产能过剩而来的就是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二、钢铁产能“越限越多”,钢企“越亏越产”之原因分析
1、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唯GDP论
随着欧债危机不断复杂化和长期化,我国外部需求下降已成必然,且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深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对于主要以工商企业税收、土地财政等为收入来源的各地方政府提出挑战,为了维持相对较好的经济数据,追求自身利益的地方政府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对地方GDP和财政税收规模及其增长速度贡献大的钢铁工业,进而阻碍了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
2、等量置换淘汰难以执行
工信部于2010年4月披露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对产能过剩行业要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然而富宝钢铁网调研发现,身负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企业,都是在维持运行落后产能前提下建设新的产能,并在新的产能落成后才将前者淘汰。监控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炼钢产能8亿吨,2011年新投产炼钢产能约8000万吨,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约3000万吨,实际净增炼钢产能约5000万吨,年末粗钢产能达到8.5亿吨左右。
另外,前不久获批的钢铁巨无霸项目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和广东湛江钢铁基地,更是引起业界的担忧与质疑。两者虽均以压缩粗钢产能为前提,其中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淘汰的产能似乎已经给两项目腾出了足够的空间,但这种将压缩产能与新建项目捆绑在一起的方法,无论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还是从调整市场供给的角度,其合理性和实际效果恐怕都值得商榷。
3、小钢企扩大规模为获得生存权
在中国钢铁产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明显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是所有改革滞后的直接原因,同时,也逐渐挤压民营钢企的生存空间。小钢企为了符合产业政策,就必须通过扩张来获得生存权。扩大规模对小钢企而言不仅意味着发展,更关乎他们的生死存亡。为求生存,小钢企想出了各种应对政策的办法。比如用废弃高炉冲抵目标任务,又比如“以旧换新”,“以小换大”,许多钢厂在拆掉旧厂房之前,新建项目早已上马。
4、大型钢企不敢贸然停产或缩减规模
(1)保住市场份额、实现生产边际效益
虽然今年上半年,钢市降声连片,但高炉生产积极性依旧较高,据富宝钢铁网统计,7月6日唐山150座高炉中仅有7座检修,开工率95.7%,维持高位,致使钢企高库存成今年常态。为了降低自身库存压力,以及巩固并抢占其品牌在市场的占有份额,各大钢厂即便亏损也不愿放弃市场,均秉承只要存在生产边际效益就不会减产的理念。因为如若停产,下游客户很快将被竞争对手抢走,即使恢复生产客户也很可能流失,而且遇行情反转,产能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且复工成本也较高。
(2)人力成本较高
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留住员工、稳定人心,钢厂亦不敢轻率停产。“停产发不出工资,工人就闹,或者直接走人,加上现在劳动力这么短缺,上哪去招那么多一线工人?”“现在是谁的钱都能欠,就是不能欠工人的钱,只要拖工人一天工资,工人就一传十、十传百一起来找领导闹。然后别的钢厂或者钢贸商就知道了,就来问你资金是不是出问题了。”这些都是钢企管理层的心声,表明钢厂不愿轻易停产确实也有其自身的无奈。
(3)贷款的诱惑
钢铁行业需要大量资金以满足企业的建设发展和生产经营需求,对于银行贷款依赖很高的钢企,只有全力生产保证旺盛的生产经营活动,方能顺利从银行获取相应贷款,以便投资其他产业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相关建议
1、加强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及问责、考核制
尽管从2005年开始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新增产能需要取得相关核准手续,但近年偷偷扩充产能的钢铁企业并不罕见。6月1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鞍钢、宝钢和武钢均有不同程度违规新增产能问题。审计公告显示,2006-2010年间,宝钢集团所属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等单位未经核准或超出核准规模,违规新建炼钢产能666万吨;武钢集团同样有类似问题,从2005-2010年,武钢集团及部分所属单位违规扩大炼钢产能938万吨。未按发改委批复要求淘汰落后炼钢产能530万吨。正因为这些年的大炼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越发严重。
因此我国钢铁业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同时,控制新增产能的落地,加强对地方的问责制及考核制,改变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唯GDP论。
2、重点打造钢企产业差异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由于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全面过剩阶段,毋庸讳言,钢企务必寻找新的发展出路方能度过困境。作为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但在高端钢材市场几乎空白,且随着“两广”项目的上马显示出国家对高性能钢铁的竭力扶持,进军“高精尖”产品将成为国内多数的另一条出路。然还需莫忘前车之鉴,若未来钢企‘一股脑’扎堆高性能钢铁产品,亦难免会出现如今钢铁业产能过剩等问题。
3、开拓国际市场,减轻国内市场压力
在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受限的情况下,控制产能过剩的另一种措施就是增加出口,减少进口,通过进出口调剂保持供需平衡。然由于近两年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际钢材市场需求亦大幅度下滑,因此我国亟待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近期上马的“两广”钢铁项目更是看中了这一点,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国际市场。
综合以上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需求萎靡已成定局的大环境下,抑制更多新增产能的产生乃是应对钢铁行业过剩的当务之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切实改善供求关系,或许是我国钢企走出利润低谷,推动行业转型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