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陶瓷行业遇到了艰难经营形势:国外反倾销“围城紧逼”、国内需求大减、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产能的持续扩张,陶瓷行业“印瓷砖就像印钞票”的时代一去不返,陶企经营遭遇阵阵寒意。更严重的是,在中央定调“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政策后,房地产在短时间内复苏的可能性减小,与之唇齿相依的陶瓷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据悉,不仅佛山,全国的陶瓷市场目前都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挤压,销量并不乐观。风霜雨雪终有尽头,春天的阳光并不遥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向笔者表示,“目前佛山陶瓷企业的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状态,关停的比率不超过10%,是正常水平。”行业现状虽然尚不至恐慌,但问题仍旧摆在眼前,如何从现状中突围而出,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陶瓷行业遇艰难经营形势应挖掘新兴市场潜力
建立合理的市场预警机制,做好后备市场的储备、调节工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企业主动走出去……只有把问题足够重视,方法才有实行的可能性,陶瓷企业或许可以按图索骥。其实,面对困境,陶企应当把产品做深、做透,不仅仅生产出一件陶瓷制品,而是经营出一种陶瓷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贯穿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品牌文化和品牌影响力,让它成为产品和品牌逆市走红、长盛不衰的关键点。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从欧盟施行高达73%税率的反倾销税,到韩国9.14%-29.41%的反倾销税率,中国陶瓷业正面临史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大潮,范围也从欧盟开始波及到更多的国家。
追根究底,中国陶瓷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是源自预警机制的不完善。没有事先建立好的预警机制,当遭遇反倾销调查时,陶瓷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客观上延误了进入市场的时机。
所谓市场预警机制,是指一套检测本国进出口产品的各种评定指标,如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市场份额做出及时预测,提醒本国企业调整产品的数量、价格等,避免受到国外产品倾销损害或国外市场反倾销指控。
“这个可以在宏观上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蓝卫兵向笔者表示,“当某国市场在国内的陶瓷市场上占据的市场份额太大,或者价格压得太低,就可以用这套预警机制进行平衡。”
当然,这套预警机制不能仅仅靠企业自身来建构,企业只能从自身的微观角度分析本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既小也散。而且,一旦要涉及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供给、质量标准制定等全局性的宏观问题时,企业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无力操控。此外,如果仅仅是企业在做这个工作,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权威,反而重复劳动,效果不大。
“可以由全国性或地域性的商会、协会来完成这个工作”,蓝卫兵给陶瓷行业支了个招,行业协会所处的角度比较客观、公正,可以平衡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当这块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时,可以由协会出面,启动预警机制,引导部分企业退出该市场以保持其良好的市场秩序,“就是从全局的角度保护了陶瓷企业,让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合理配置资源,共同取得利益和发展。”
此外,合理且良性的市场预警机制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我国陶瓷主要出口市场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随时掌握市场动向,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及早做好相关准备。
产能仍扩张订单却下降出口市场亦不容乐观
反倾销将是佛山陶瓷今年出口的最大障碍。据了解,仅在2011年,就有欧盟、韩国、阿根廷等国对中国产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尤其是欧盟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对佛山陶瓷出口影响巨大。据亚洲陶瓷ceo蒲鼎新介绍,由于欧盟的反倾销,仅在去年下半年的广交会上,来自欧洲的客商就下降了超过50%,订单成交量也下降近30%。
佛山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至10月,佛山对欧盟出口瓷砖2685万平方米,价值1.6亿美元,量、值分别骤降24.4%和20.1%。而据业内人士预测,在2012年,美国、巴西、越南等地均有可能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再加上全球经济面临再次下探的风险,陶瓷出口形势严峻。
陶瓷行业的景气与否,从陶机行业的趋势也可一见端倪
摩德娜机械总经理管火金告诉记者,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整个行业产业链的订单急剧下降,“像龙头老大科达2010年总的压机数量同比下降了近50%,而去年情况也不算好。预计今年压机总数不会超过500台,整个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与市场需求下降不同的是,瓷砖产量却仍然出现较快的增长。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10月全国陶瓷砖产量7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比重较大的广东和福建产量增长均在16%以上,拉动全国陶瓷砖产量增长10个百分点。
在管火金看来,产能过剩也是陶瓷行业今年面临的难题。“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调查显示,目前全国陶瓷行业整个生产线是3000多条,按照一年生产330天来计算,产量已经将超过100亿平方米,而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的规划瓷砖产量为95亿平方米,意味着现有的产能不需要增加任何一条生产线就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销售面临困境的同时,陶瓷企业的成本仍在增加。据了解,2011年,在釉料、坯体和熔块用量很高的硅酸锆价格从约1万元/吨涨到超过2万元/吨,价格翻了一倍,而不少色釉料等的成本上升幅度也在50%以上。再加上佛山陶瓷行业普遍在20%以上的工资增长幅度,陶瓷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业内人士预计,成本上升仍将是明年经营的压力之一。
挖掘新兴市场潜力
“在未来的5—10年间,陶瓷依然是朝阳产业。”蓝卫兵告诉笔者,陶瓷产业全国产能在90亿平方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水平还不算高,而且,众多新兴市场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
据佛山市检验检疫局公告显示,2012年前4月,经佛山检验检疫局报检出口的卫生陶瓷共726批次,总货值1332.4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69%。在出口总体下降、欧洲国家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亚洲各国和新兴市场的增长则为中国陶瓷企业提供了实现海外利润增长的新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佛山陶瓷出口全年合计5万批,货物总值12.6亿美元,批次增加了6.2%,货值增加了15%。2011年佛山陶瓷出口在欧盟因反倾销而出现30%左右的降幅,但在南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却表现抢眼,有较大幅度增长。
“进入2012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旧的市场被打破了,新的市场正在崛起。虽然欧盟等其他国家对我们进行‘反倾销’,但我们还有国际新兴市场,如迪拜及中东市场,卡塔尔2022世界杯、沙特大规模基建工程项目以及非洲、南美市场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对陶瓷行业前景仍信心满满。
去年,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对中国陶瓷出口贡献较大。南美市场增加明显。巴西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奥运会主办国,这两大国际体育盛事的巨额投资基建,刺激了公共投资并促进市场开放。数据显示,2011年巴西依旧成为佛山陶瓷出口的最大国,货物总值10724.2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3644.5万美元。不过,2011年下半年巴西将税率从15%提到30%后,10月与11月出口量明显下降。另外,印度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由2010年的第十四位上升为第四大出口国,出口货物总值达4827.9万美元,增幅超过一倍。
而进军新兴市场也并非一劳永逸,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这块蛋糕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在巴西,三四美元一平方米的渗花砖最抢手,竞争惨烈;在俄罗斯,以前只有十来家中国企业参加当地的建材展,去年我们发现参展的中国企业一下子增加到了几十家。大家都盯着这几个地方,到底还有没有真正的新兴市场?”新明珠陶瓷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吴敏刚感慨地说。
现在看来,做内销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在海外市场,找准自身定位,提升产品附加值,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将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