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主任褚君浩院士日前表示,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只是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诱因,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自身的结构性产能过剩。
褚君浩说,我国现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多晶硅产量世界第一;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九成以上的产品靠国际市场销售,国内应用不足3%,自身消化能力薄弱。因此,当欧债危机导致国际太阳能市场萎缩,欧美国家纷纷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阻止中国光伏产品外销时,中国光伏产业的虚假繁荣泡沫也随之破灭。
褚君浩表示,我国的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低水平的加工领域,重要设备和原材料都来自海外。通过此次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业才会进入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掌握话语权。
“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现象,从总体来看,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褚君浩认为,阵痛过后,中国的光伏企业更应夯实内功,实现产业优化升级。除了稳固在晶硅电池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还要积极开拓薄膜电池、新概念电池等高性价比的高端光电池市场。此外,要通过技术改革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发展太阳能电池的多元化应用,将发展中心移至国内市场。
“此次光伏产业危机虽然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但对正在谋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原经济区也有重要警示意义。政府要有规划、有选择地承接项目,结合自身特色发展产业链,决不能重走东部地区的老路,在低水平层面盲目重复建设。”褚君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