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钢贸行业发生资金危机以来,整个行业展开了积极自救。据笔者了解,一年多来,上海钢贸行业的贷款额度已经从最高点的1600多亿元收缩到900亿元左右。不过,原来担保公司放在银行里的保证金已经有极大一部分被用作还贷处理。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现有贷款中,可能有一大半还存在问题,导致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的还贷节点上,就可能听到钢贸企业倒闭的消息。由此可见,前一阶段钢贸行业自救虽然有所收获,让社会重新认识到一批真诚且有担当的钢贸企业家,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上海钢贸行业在自救中学会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救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最近,笔者走访了一些钢贸企业,发现他们在自救中存在两个问题,严重影响自救的效果,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自救不等于死抗寻找盈利点至关重要
受到经济回暖趋势不明朗、钢市行情低迷和银行缩贷三座大山的压力,上海钢贸行业几乎有80%主要靠外来资金经营的企业面临生存挑战,其中有不少企业倒在还贷节点到来之前。在没有倒下的企业中,有的已经人去楼空,有的则还在铺摊子,即使没有盈利也四处筹措资金。这些老板对现实抱有幻想,等着有关部门出台利好政策。但是,对于一个已经丧失盈利能力的企业来说,这样死抗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作用了。
自救不等于死抗,自救的焦点必须集中在盈利上。唯有盈利,方能维持企业的生计;唯有盈利,方有可能补上资金窟窿。笔者最近发现,一些钢贸企业在精简人员的过程中,让原本有盈利能力的骨干队伍流失了。例如,一家钢贸企业原来拥有一百多人组成的业务团队,如今只剩下六七个人应付门面,无法良好地开展业务。笔者还发现,有的钢贸企业把未来盈利模式讲得头头是道,可至今仍在一味地烧钱,花费大量资金铺着不同的摊子,或持续地为前期所铺的摊子掏钱……这些钢贸企业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盈利点,在当下是很难自救的。一个企业在丧失盈利能力以后,意味着危机就会找上门来。
自救不等于死抗,钢贸企业须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钢铁产业链或其他行业中寻觅到真实有效的盈利点,在用盈利维持企业生计的同时,尽可能在短期内补上资金窟窿,使企业资金链尽早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自救不等于单挺需政府和相关行业助力
钢贸业资金缺口源于资产泡沫,当泡沫被挤破后,势必会流失、蒸发掉一部分资金,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就是那些既得到贷款又铺了摊子的大中型钢贸企业。据上海某一商贸协会的工作人员反映,他最近走访了一些钢材市场,发现这些钢材市场有的成了空壳市场,有的转为商务楼,有的门庭冷落,有的一片狼藉,有的堆场里只留着一堆堆呈现暗红色锈斑的螺纹钢……有几家原本还是好好的钢材市场,因为担保受到拖累,在为驻场商家垫付了巨额资金还贷后,把部分固定资产抵押给了银行。此外,为了配合银行缩贷,这些钢材市场把全部精力耗费在各类相关会务、谈判、清查上,却没有精力打理自己的经营业务。实际情况表明,上海钢贸行业自救一年多来,资金缺口依然持续不断地困扰着企业正常经营,说明仅仅依靠行业自救是不够的。
此外,根据理论计算发现,仅仅靠行业自救亦很难弥补资金缺口。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放到上海钢贸圈的贷款在900亿元左右,按钢贸盈利10%计算,大概需要经销4000元/吨的钢材20多亿吨才能还上贷款。这对上海钢贸行业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地区钢材经销的总量。因此,上海钢贸商通过3年~5年的自救补上资金缺口是难以实现的。
自救不等于单挺,需要两条腿走路,即在自救基础上综合利用好社会和相关行业的资源。上海钢贸行业也意识到这一点,已开始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出手相助。据媒体报道,近日福建宁德市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宁德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宁德市上海商会通过上海市工商联向上海市政府发出《挽救钢贸行业系统危机的报告》。报告认为,这场危机目前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恳请上海市有关方面采取应急措施应对钢贸危机,加强对钢贸行业的指导、协调,研究出台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避免整个钢贸行业崩盘。
确实,如果钢贸行业的危机愈演愈烈,很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崩盘,会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一大笔坏账。据悉,为了降低上海钢贸行业资金缺口对整个地区经济的负面影响,上海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调研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业工会还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相关的担保公司也在起草妥善应对危机的各类方案。
虽然资金缺口很大,但前期有大量资金流向了固定资产,有的投资房地产,有的圈地办钢材市场,有的跨行业兴办各类项目……上海钢贸行业要想在资金缺口中解套,应注重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盘活固定资产,将死钱变成能流动的资金。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里打破行业发展的瓶颈。
钢贸行业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并不算长,在成长路途中难免遭遇到坎坷,甚至会走一段弯路。但是,应该看到,在当前我国经济稳步较快发展的过程中,钢贸行业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钢贸企业不能抱着仅仅等、靠各种救市政策的心理,应积极主动寻找盈利点,自强自救,同时注重借助外界的力量。凭借合适的自救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上海钢贸行业才有望尽快走出资金紧缺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