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投资者搭建的平台,就不会有经理人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经理人参与运作,企业的发展也许会举步维艰。结果却是,投资者以及经理人双方都高估了自己的价值,而忽视了对方的贡献。
“经理人离职创业,是老东家在‘养虎为患’。在职时,我是位好员工,你把我放了出来。创业后,如果我与你竞争,那么我的能力越强,我的破坏力也就越强。”说这句话的人是冉朝勇。
2013年3月末,这位毕业于中大营销专业的重庆人,正式脱离“意利宝”的品牌总经理职务,并以“CCG”串联循环渐变高温煅烧、“FSMR”全立体多维结晶等多项独创技术为核心基础,创立了“九辆车微晶石”品牌,他的生产基地在肇庆,营销中心在佛山华夏陶瓷城。
创业后,冉朝勇依然坚持着每天早上七点钟,准时到达总部营销中心。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你永远看到他都是一副职业装束。然后,他会呆在办公室里,冲上一壶茶,静静地思考公司的管理和运作。到了八点二十分左右,他会将核心团队成员召集近来,把当天的各项事务全部安排到位,并要求他们在下班前汇报执行的结果。其余的时间,他总是忙于招呼一拨又一拨的客人。很多时候,他的中午饭都是在办公室里解决。
“我这个人特别能沉得下去,前面就算是一盘牛屎,我也能够用手把它抓起来。”2001年8月份,冉朝勇以业务员的身份进入新中源。凭借着吃苦耐劳、敢干能干的韧劲,历时六年多的时间,他愣是将山东、上海、浙江、四川、湖南等当时在新中源体系中“最难做、最无人愿意去做”的市场,运作得风生水起。跑了两年业务后,深受老板器重,其职位在扶摇直上。不过,他似乎更钟情于业务工作。直至2007年,他还帮助新中源在湖南顺利开拓了衡阳生产基地。
十三年的陶瓷职业生涯,冉朝勇始终都以如此苛刻的眼光来对待自己。从湖南衡阳新中源销售总经理,到大饰界品牌总经理,到江西欧雅营销总经理,到欧雅企业旗下品牌“意利宝”的品牌总经理,对他而言,不过是换个头衔以及办公场所而已。
为何而创业?冉朝勇说:我已经四十多岁了……
经理人争相创业
事实上,冉朝勇并不是业内“经理人创业”的先锋。继简一董事长李志林、金意陶总裁兼总经理何乾、天弼董事长刘凌空、薇莎董事长陈晓波等陶瓷品牌掌门人之后,最近半年多来,原欧神诺市场总监丘广安、原奇奥营销总经理张健能、原蒙娜丽莎企划总监万杏波、原金意陶市场部总监陈华杰、原河源万峰营销总经理伍盛强、原艾俐缇营销总经理张友权、原佛诺伦莎陶瓷营销总监简世强、原好帝陶瓷营销总经理梅璐、原大唐合盛副总经理陈林海等数十名经理人,均因为不同的契机和动机,他们大部分人相继以投资者的身份重归建陶产业。
去年11月,陶城报曾报道,称业内流动的人才主要以经理人居多,集中于营销、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一般而言,经理人要突破职业瓶颈只有两条路径,要么跳槽,要么创业。结果,年底时就涌起了经理人创业风潮。
在国外企业,掌门人大多数都是经理人,而非投资者。某行业人士指出,“如提起惠普,我们想到的是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提到达能,我们想到的是他的总裁;提起麦当劳,我们想到的是他的CEO等等。他们在退休后,企业和政府会给他留下5亿美元或4亿欧元的退休金,让他用来安享晚年生活;而在中国,经理人务必时刻在付出自己的价值,就算你将汗水与泪水、青春与精力全部奉献给企业,最终也无法换财务的自由,而当你的价值已不复存在时,你的生存空间也就随之失去。”
所有的常识都告诉经理人要“钝”一些,不要时时刻刻用钱来测算自己的价值。情况也如料想一样,经理人并不一定在乎钱。但现实就是,也只有钱,才能够最大量化经理人的真正价值。因此,将职业经理人的频繁跳槽归结为对高薪资的追逐也不为过。不过,在国内经理人机制不完备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诉诸于跳槽、高薪、再跳槽、再高薪的循环,而终结这个循环的出路只有:创业。
人生没有几个十年,趁自己还能想、还敢闯的时候,确实是应该想想自己养老的问题。汇才猎头市场部曾经调查过300多名经理人,他们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工作了8年以上,年薪在15-30万之间,结果显示,33%的经理人想通过跳槽实现职位提升;28的经理人并不满意目前的薪酬;21%的经理人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也曾有“经理人创业”沙龙现场200多份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47.89%的参会者表示想过创业;67.14%的人认同自行创业会成潮流,并表示“如果机会成熟,就去创业”;
在原来的企业内身居要职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直接参与了企业架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以及各项文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工作。资金、经验、资源以及名望等各个方面,显然要比那些学院派、海归派、官商派、草根派等创业者更有创业的优势。而且,在做了老板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宽广的舞台”,可以更顺畅地将“idea(创意)”转化为“deal(收益)”,不再承受那些繁琐的程序和掣肘,这也是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
不过,也有些许下野的经理人明白,要实现这种当“头”的欲望,显然并不容易。如果创业失败,结果就是“回到解放前”,一切还得从头再来。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继续用利益的链条将自己和投资人捆绑在一起,而将主动权保留在投资者的手里。
职业瓶颈与生俱来
鲍杰军博士在《中国智式》中对中国经理人发展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佛山集团石湾利华装饰砖厂引进第一条彩釉砖开始,每十年为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佛陶集团领衔的国企时代,是经理人的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国有、集体(镇办、村办)转制,民营兴起的时代,是经理人发展期;第三个阶段是完全民营时代,是经理人的成熟期。但是,鲍杰军认为,中国建陶产业要进入真正的经理人时代,估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事实上,每位经理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好老板。每个老板也希望请来“千里马”,带领企业一骑绝尘。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双方的期望却不尽相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经理人期望老板和企业的资金实力雄厚,投入可不受限制;老板则希望经理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经理人期望老板宽容、善待、听任自己发挥并给予更大的空间;老板则希望对方能够绝对服从意愿。
在投资者看来,合格的经理人就是要顺着投资者的意愿,去帮助他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不过,他们看到的事实是:当经理人稍微有点能力以及业绩后,就认为自己已经无所不能,就感觉到自己付出多,回报少,老板亏待了他,其个人的目标就会与企业的目标相互冲突。无论他们是否真的有能力管好企业,是否敢于承担市场的风险,都期望能够控制企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施展宏图。如果这种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经理人就会背弃企业,凭借着自己在公司积累的资源,跳槽或创业。投资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行业经理人准入门槛太低,而所谓的经理人心态过于浮躁。每个企业,都为这种人交了不少的学费。
而在经理人看来,企业应该属于所有利益相关者,自己只需要对职位负责,而不是对投资者负责。不过,中国建陶产业内似乎只有两种企业,一种是从小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起来的,投资者早已精通精打细算,习惯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当企业规模扩大后,他们可能会从形式上改变某些做法,但是独断专行的个性却是难以改变;一种是由财大气粗、充满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的投资者创立的,他们将企业当成自己可以随意纵横捭阖的王国。而相同的是,这些中国现代新型企业主们的成功,多数都是靠机遇和胆略获得的,他们还没有形成长期的战略意识,对新形势也缺乏开放的心态。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清楚自己的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处于什么样的局势,更不清楚自己聘请经理人的作用,只是将经理人当成简单的“执行人员”或谋士之类的角色。
如果没有投资者搭建的平台,就不会有经理人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经理人参与运作,企业的发展也许会举步维艰。结果却是,投资者以及经理人双方都高估了自己的价值,而忽视了对方的贡献。特别是目前陶瓷行业已经进入事故多发期,商海浪潮翻滚,喜怒无常,企业高成本与低利润相依,高风险与低价值并轨,稍有风吹草动,投资人与经理人之间的矛盾便可能一触即发。
企业在人,无人则止。在冉朝勇看来,当销售老总以上的中高层领导出现大批量流动时,作为投资者就应该注意,这不再是经理人心态浮躁,而是企业管理严重存在漏洞。“凡是销售相当稳定的企业,企业的中高层也很稳定。企业的中高层稳定,客户也就稳定。而客户能够稳定,企业营销就会继续稳定。这是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