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紧扣科学发展这个永恒主题,紧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重要主线,科学平衡供求,着力调整、优化和升级各种结构。2008年与2009年陶瓷产业转移扩张,使我国的陶瓷砖产量在“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的35亿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75.78亿平方米,整整翻了一番。
结构调整
2012年多数产区的产能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库存量进一步加大,不少生产线被迫停产,有些竞争力弱的企业已经倒闭或转做它业。
201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紧扣科学发展这个永恒主题,紧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重要主线,科学平衡供求,着力调整、优化和升级各种结构。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协会会长叶向阳认为,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型”:一是由资源依赖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二是由环境污染型转向环境友好型;三是由数量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和“六高(高产品及服务品质和性价比、高科技及文化艺术元素含量、高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高集约化水平、高信息化水平、高国际化水平)两自(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型;四是由大而不强型转向既强又大型。
清洁生产
2013年1月12日,全国最大的清洁煤制气生产厂——沈阳法库科达洁能燃气公司——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该项目可日产煤气500万标准立方米,全部达产后,年产量可达60亿标准化立方米,能够满足法库陶瓷开发区企业的生产需求。由此,法库打响了2013年陶瓷产业清洁生产第一炮。据悉,目前,法库陶瓷开发区内90%的陶瓷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今年将全部达到清洁生产审核标准。
陶瓷原本是高能耗、环境负荷大的项目,但法库县在实施技术改造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进中水传输、中水回用等工程,引进天然气以及煤制气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能耗。2013年,陶瓷生产应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研发和推广应用利于节能减排、降耗利废及发展低碳型和循环经济型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及产品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且要有效限制和淘汰产品品质不高、节能减排效果差、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的各种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
减薄限厚
2012年11月在佛山举办的“2013年陶瓷行业时局分析会”认为,2012年下半年以来,薄型化瓷砖新品明显增多,部分品牌更实现规模化生产,2013年有望迎来井喷。
薄型砖的标准2012年已经初步完稿并已经提交至相关部门,2013年有望正式推出,用以规范生产。卫生陶瓷的轻量化也在持续推进,2013年陶瓷行业将致力于把又大又薄的产品转化为薄而小的产品,预计这种轻量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2013年要特别注重增加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减排利废的适用化、差异化、时尚化、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绿色环保型新产品(诸如:适度薄型化的瓷砖、适度轻型化和节水型的卫浴洁具及红坯砖等)。在人才方面,应重点加大富有创意的设计和研发型人才、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职业经理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自主创新
2013年,全行业应全面持续推动自主创新水平。叶向阳指出,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方面,应切实加大持续自主创新力度;在产品及其售后服务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方面,应大力支持产品创意、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整个价值链各环节的持续自主创新;要大力推进有利于节能减排、降耗利废和发展低碳型及循环经济型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的产品和工艺技术装备改进及自主创新。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就有自主创新的传统。进入2013年,自主创新应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广大企业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加快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重点抓好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研究及创新。
众所周知,陶瓷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品牌的附加值上。简单的重复加工、粗糙模仿注定只能站在产业发展的底端,而融合了精心设计、精细制作的产品则能摆脱传统陶瓷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利润率,抢占陶瓷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品牌建设
目前,国内陶瓷行业的品牌建设特别是世界级知名品牌建设和国外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当今世界巳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要增强品牌意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出品牌发展战略,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及可行性的实施步骤,抓好品牌的培育,争创陶瓷品牌。企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发展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来抓,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要特别注重将先进实用技术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的各种自然元素及中外文化艺术元素,与产品及其售后服务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和营销等整个价值链各环节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产品及其售后服务水平、文化艺术含量、附加值和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