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上,工业陶瓷产品展览汇集了丁蜀镇38家企业拥有的100多种极具科技含量的产品,极大地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眼球,成为本次陶文化节上的一大看点。近年来,丁蜀镇牢固确立“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夯实基础、培育特色,把丁蜀打造成为全国工业陶、功能陶、技术陶的产业高地”的目标,创新理念、多措并举,不断把科技成果“嫁接”到陶瓷产业提速转型中。目前,该镇高技术陶瓷年产出规模约5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稳健发展。
丁蜀镇是陶都陶瓷业的发祥地,拥有上千家陶瓷企业,12大门类、8000多个品种,陶瓷产业既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致富百姓的一个重要产业。在转型发展中,面对陶瓷企业在科技、人才、装备、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该镇从陶瓷产业长远发展出发,强化科技服务,扎实做好陶瓷企业发展情况梳理等基础性工作,有针对性地“牵线搭桥”,有效推进政产学研活动。从2010年起,该镇每年都要开展2至3次陶瓷骨干企业赴科研院所考察交流活动,帮助企业拓展视野、解疑释惑、加快转型。同时,承办了5次大型产学研对接及产业论坛活动,其中于去年承办的“中国硅酸盐协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会议”、“中国宜兴陶瓷产业论坛”大型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共吸引了170多名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20多所国内陶瓷耐火领域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与当地240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签订了30多项合作协议,达成了40多项对接意向,并在此基础上与武汉科技大学、宜兴质监局共同建立了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耐火研究院,为我市陶瓷、耐火等产品及技术的发展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在陶文化节期间举办的陶瓷产业论坛上,又有70多名国内陶瓷行业的知名专家教授慕名而来,并签订了9项合作协议。如今,有100多名国内陶瓷行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丁蜀大地上,为陶瓷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科技瓶颈制约的逐步化解,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陶瓷产业提速转型发展,正日益成为陶瓷企业的自觉追求,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不断被转化为生产力。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实施的“大尺寸陶瓷高温过滤管的制备”、“柴油车微粒捕集器壁流式陶瓷过滤体”等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企业拥有国家专利50多项,“宇星”牌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
宜兴电子器件总厂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并先后从美国引进了两条成套微电子陶瓷外壳生产线,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微电子陶瓷封装外壳科研和生产基地。今年,该企业计划总投资2.5亿元、年产500万套陶瓷外壳技改扩能项目正在实施中,明年6月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3亿元。据统计,近三年来,该镇陶瓷产业年均后劲投入占全镇工业后劲投入工作量的25%,去年达5亿多元,亿元以上的陶瓷规模企业达14家。目前,该镇在建的单体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陶瓷工业重点项目有6只,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年销售约15亿元。
打造全国陶瓷产业发展高地,陶瓷产业园区是重要承载平台。近年来,该镇牢牢把握“强镇扩权”和高铁新城建设这两大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特色园区优势和“国家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这块“金字招牌”,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形态优化,加快打造一流的陶瓷特色园区。按照“以镇带园、以园促镇”的总体思路,该镇保持园区大拆迁、大投入、快建设的强劲态势,仅去年就实施了蜀浦路、范蠡大道、园区东扩等11个拆迁项目,拆迁总量达73.52万平方米;续建和建成安置房32万平方米。自2010年至今,园区共实施道路、桥梁、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82只,总投资达47.7亿元,打开了园区东扩路径,为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与此同时,引进了欧司朗、旭硝子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催生了占据产业发展前沿的好项目。目前在建一期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8只,总投资3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陶瓷为特色,以新材料为主体,以高端线缆、精密机械装备及通讯设备为补充的产业结构。去年,陶瓷产业园区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85亿元,有力地支撑起陶瓷产业提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