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日用陶瓷行业快速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大国。我们仅是日用陶瓷“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仔细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我们的产品出口售价低。我们消耗掉大量的资源、能源,污染了环境,投入大量的人力,但换来的是产品售价低,利润微薄。2010年单件出口均价为34.62美分,而进口日用瓷单价高达4.90美元,我们仅为进口价的1/10。产品售价低的原因很多:缺少知名品牌企业,产品缺乏创新设计,质量档次水平欠佳,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差等。
二是我国日用陶瓷行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差、成本高、能耗高、整体效益差。这与行业存在的诸多技术关键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1、生产工序的工艺技术装备发展不平衡。两头较先进,而中间显薄弱,即:原料加工工序、烧成工序技术装备水平较高,但中间的坯体成型工序由于装备落后,自动化程度及配套水平低,有些是人工操作,造成劳动生产效率低。
2、与成型工序配套的模具质量性能差。长期以来日用陶瓷坯体成型一直都在使用石膏模具。
3、由于我国石膏粉、石膏模具加工技术落后,质量均一稳定性差,再加之制模工艺落后,使我国日用陶瓷成型用石膏模具性能较差,表现在使用次数低,坯体成型质量差,产品品质低。而由于模具性能差,使用次数少,更换频繁,除了加大制造成本外,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成型效率,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生产能耗高。日用陶瓷生产能耗主要在成型链箱烘干和烧成窑炉。我国日用陶瓷行业是高能耗行业,烧成工序能耗占了全部能耗的70-80%,而窑具性能差是造成日用陶瓷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从国内外陶瓷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日用陶瓷行业必然要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节能环保;三是提高产品品质。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通过引进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或者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早日开发应用高效成型技术和装备,研制高效节能模具、窑具投入生产使用。这是提高日用陶瓷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关键问题。
我们虽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大国。我们仅仅是日用陶瓷“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陶瓷行业会克服技术及发展上的不足,成为真正的陶瓷“制造强国”。
陶瓷行业国内外双压力面临洗牌
过去的一年陶瓷行业可谓历经沧桑。不仅遭受着国际市场的“围剿”,同时还承受着国内节能减排“排头兵”的巨大压力。进入2013年,大的品牌企业已着手备战转型升级,中小企业或许要在大浪淘金中被洗牌。
国际“围剿”
2012年2月17日,欧盟对中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在年底对国内2000多家陶瓷企业做出反倾销初步裁决,征收17.6%~58.8%的临时税率,为期6个月。而到2012年5月15日,欧盟将对中国陶瓷进口关税作最后的投票表决,最终通过的话有效期要长达5年。
紧接着,打着反倾销旗帜对中国日用陶瓷企业发动的“围剿”迅速蔓延开。2012年8月30日,墨西哥也对中国日用陶瓷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4500万美元;8月3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经济共同体发起日用陶瓷一般性保障措施的调查,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由,出台技术性贸易措施;12月26日,巴西贸易发展工业部也决定对中国日用陶瓷餐具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13年1月公布了抽样企业名单。
除了反倾销税,国际市场也越来越多地提出各项技术标准,甚至是BSCI等商业社会责任准则,进一步提高了出口企业的检测及认证成本。随着临时反倾销税的实施,有商家反映:“从11月份到现在,欧洲来的订单已经很少了。今年确实会有一些小厂的日子不好过了。等到正式执行反倾销税率,可能会淘汰掉一部分产能。”记者从多家龙头陶企及佛山陶瓷市场调查了解到,目前一些陶企库存预计至少5个月才能消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佛山陶瓷行业的确较艰难,销售出现负增长。
但是,又因为中国是日用陶瓷出口大国,无论从数量还是一些生产所需的理性指标来看,短期内是无法取代的,所以在去年10月份之前,欧洲一些进口商预见到了税率的变化而加快下单进货,导致“抢关”进入欧洲市场的日用陶瓷产品有明显增加。倘若在试行的六个月期满后,真正对中国日用陶瓷执行反倾销税,反而是有利的,特别是大品牌中国陶瓷商,提高的最终成本还是会部分转嫁给进口商。如果进口商不愿意承担由此增加的成本,可能会转向孟加拉、泰国、越南等地下单,进口商在转了一圈之后,大部分的订单还是要落在中国。
国内政策高压
国际形势的紧逼之余,国内节能减排的高压政策也不容怠慢。1月26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缪斌在中国卫生陶瓷潮州产区调研时透露,经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对工业企业的PM2.5进行检测,未来不符合相关环保标准的企业将全部被关停。陶瓷卫浴行业依旧以“排头兵”的身份首当其冲成为治理的对象。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陶卫行业的环保问题和节能减排压力可想而知,作为一直以来被政府乃至国家环保部门所公认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陶瓷行业在这样的政策方向下,必然再次感受到更强的环保政策压力。
从广东佛山产区的企业外迁,到各省市出台多项约束性、限制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如广东佛山等地区的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排放标准,山东淄博市政府出台了淘汰落后产能、整顿治理环境的措施。佛山市原市委书记林元和在佛山主政时,佛山关闭了200多家建陶企业,转移了40多家陶企。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山东淄博。“如果严格地按照环保的相关要求,陶瓷行业绝大部分的厂家都得关门,能够继续生产的可能一个巴掌都数不完。”国家相关协会的一个高层领导私下里如是说。
有业内人士称,在陶瓷行业发达的意大利、西班牙,陶瓷和其他产业一样是平衡、和谐的,陶瓷产业也可以是绿色环保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协会会长叶向阳认为,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型”:一是由资源依赖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二是由环境污染型转向环境友好型;三是由数量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和“六高(高产品及服务品质和性价比、高科技及文化艺术元素含量、高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高集约化水平、高信息化水平、高国际化水平)两自(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型;四是由大而不强型转向既强又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