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3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地调查第一阶段圆满结束,调查队在崇武海域发现7个古代沉船疑点和数本古代、近代航海针路簿,以及4张近代航海海图。打捞上来的海底遗物包括五代至民国的瓷器,以及具有上万年历史的古生物骨骼化石。
此次调查,调查队在崇武海域发现了7个古代沉船疑点。因考虑到文物安全等因素,沉船疑点的具体方位暂不公布。考古人员还走访了15处古代港口、码头,3处古代军事遗址,以及秀涂海关旧址。
据介绍,秀涂设海关有200多年的历史。1683年,清朝设立海关,翌年泉州也设置海关机构,秀涂为6个分关之一。现存的秀涂海关分关(卡)旧址坐落于秀涂村三落埕西侧,占地面积78.4平方米,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三层建筑物,一、二层系石木砖结构,三层为砖混凝土结构,1950年之后作为民宅使用。
出水陶瓷器横跨唐五代至民国
张红兴介绍,从调查收获上看,调查队发现惠安县崇武镇、小岞镇沿海海域曾打捞出水陶瓷器物,且附近渔村的不少渔民在海上作业时都曾或多或少地打捞过古代出水物。
这些遗物包括陶罐、青花瓷碗、酱釉罐、酱釉汤匙、青白釉盏、青釉碗等,年代横跨唐五代至民国。在众多海底遗物中,五代越窑青釉盏、清代酱釉香炉、宋代酱釉四系罐、明代蓖点纹青花碗、青铜香炉等器物特别引人注目。
“你看这件五代越窑青釉盏,它的年代早、工艺精,有较高艺术和研究价值。”张红兴说,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的时期,居全国之冠。此外,清代酱釉香炉由于其器型独特,且保存完好,受到调查队较高的评价;青铜制成的香炉,香炉身上两端雕有“龙头”造型,古朴有特色。
航海针路簿在以前它相当于GPS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数本古代、近代航海针路簿,以及近代航海海图4张。
此次发现的针路簿分别是1972年编纂的《南澎列岛至长江口——渔船常用航路简介》、以及由福建省晋江地区水产局、福建省崇武渔业船舶管理站合编的《吕泗至汕尾渔场图及渔船常用航路简介》。这两本针路簿里面不仅画着各种岛礁的图例,还有记载往返各地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更数)、礁石隐现、打水深浅、能否停泊等信息。
据介绍,航海针路簿也叫《针经》、《针谱》或《针簿》,是记载针路的专书,是“火长”、“舟师”、“渔民”们在海上航行或进行生产活动时,积累的航行经验记录。《针路簿》对渔民,尤其是对远洋作业的渔民所发挥的作用和指南针一样重要,必不可少。
据调查,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针路簿》还在被使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渔民才逐渐改用GPS定位导航系统。
其他新发现
六种海神信仰万年骨骼化石
在走访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沿海渔民有多种民间海神信仰,除了众所周知的妈祖,还有包括“大人爷公”、“白须公”、水仙王、玄天上帝、龙王、“人客公”等六种海神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渔民还打捞起古生物骨骼化石,其石化程度高,粗略估计年代至少在一万年以上。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窑炉网所有,任何媒体文章来源于中国窑炉网、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http://www.chinakil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