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是典型的因矿产资源兴衰的城市,兴盛之时被称为“云南冶金第三矿”,亦是云南最古老的铜矿区之一。
2011年,国家公布的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玉溪易门县赫然在列。在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后,易门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基于之前的基础与优势,瓷器业成为易门继铜矿之后的发展目标,但目前来看,瓷土资源规模无法与铜矿相比,并且仍有枯竭之忧。根据易门县政府的蓝图,到2020年末,全县要基本实现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沉浮
矿产资源枯竭来袭时,因为没有其他产业支撑,绿汁镇随之凋零
易门是云南最古老的铜矿区之一,明清时期铜矿采冶已初具规模。因为矿业的发展,1953年易门矿务局成立,开始大规模采选铜矿,先后建成大中型矿山7座,曾是中国八大铜矿之一。绿汁镇作为曾经的易门矿务局所在地,辖区内有丰富的铜矿铁矿等矿产资源。
绿汁镇党政办主任段绍云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绿汁镇最辉煌的年代。当时镇上的职工超过3万人,人多得没地方住,就有村民搭起临时的简易棚供前来打工的人员住。慢慢地,各种配套的服务行业也多了起来,最让人惊奇的是有人还建了一个游泳馆,这对一个小镇来说,象征着繁华。当时,绿汁被称为易门的“小香港”,在省内颇有名气。
疯狂的矿业开采支撑着这个边远乡镇的畸形发展。持续十多年后,探测到的矿已被挖掘殆尽,像国内大多靠资源兴盛的城市一样,当矿产资源枯竭来袭时,因为没有其他产业支撑,绿汁镇的繁荣随之凋零。
恶果
全县生态受损失业率高企
近年来,易门仅铜矿采选业每年的税收就减少6000多万元
如今,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易门不得不面对的沉重现实。
根据易门县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到2010年末,易门累计探明金属矿产储量895万吨,其中铜矿82.07万吨、铁矿811.24万吨、钨矿1.69万吨。经过长期开采,目前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1.71万吨,其中铜矿1.62万吨、铁矿10万吨、钨矿0.09万吨,可供开采的年限非常短。
据了解,由于棚苴村委会下辖的易都厂村小组所在地铜矿资源丰富,常年开采导致采空区逐年增大,该小组山体地表也出现开裂、沉落凹陷等迹象,村后陡坡悬崖地段也多次出现坍塌滚石现象,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安全,华山工贸公司拿出了100多万元,帮助易都厂村民小组实施整体搬迁。
在矿产资源枯竭后,绿汁镇在辉煌过后暴露出诸多问题。除了为数不少的需要搬迁的生态移民,国有企业运行机制上的弊端也逐步显现,绿汁地区矿业经济效益下滑,老厂、起步郎、三家厂三户矿山关闭破产,易门矿务局总部和诸多二级单位、大量矿山职工家属外迁,人员转岗分流,多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市场对农产品(000061,股吧)、服务业的需求大幅下降,原先构建起来的经济结构被打破,绿汁镇的经济面临调整、转型、优化的严峻形势。
多年的发展并没有给绿汁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进步,水、电、路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单纯的矿业发展虽然使城镇规模变大,但整体水平偏低,教育程度虽比之前有所提高,但仍属落后。农村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存在。
此外,在铜矿带来的收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绿汁镇单一的财政收入的支出费用越来越突出。
在整个易门县,矿产资源枯竭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也难以解决。2000年以来,包括易门矿务局在内的7户企业破产、52户企业改制,易门城镇登记失业率一度高达16.5%。到2010年,采掘业从业人员只占铜矿资源开发鼎盛时期的13%,城镇低保人员占非农人口的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玉溪市最后一位。
近年来,易门仅铜矿采选业每年的税收就减少6000多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37%,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第二产业产值受到重创。
资源的枯竭也影响了易门县的招商引资,2012年,纵观玉溪市各县区的投资情况,易门县呈现负增长,下降34.2%,位列末位。
此外,多年的矿业发展给生态带来很大的损害,后续的保护与改善使当地财政捉襟见肘。根据易门县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信息,长期大规模的采矿导致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7900万吨采矿固体废弃物严重威胁矿区周边58个自然村近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因地质灾害已造成14人死亡,时有矿区周边群众堵井、上访等情况发生。
转型
已初步培育多个后续接替产业
力争到2015年末,矿冶业在十项重点产业产值中的比重降至40%以下
铜矿资源枯竭给易门县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2011年底,当国家把易门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时,易门县的转型时期正式到来。
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后,易门县开始逐年获得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国家还在政策、项目、信贷方面给予倾斜。2012年,易门争取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各级补助资金9920万元,占全县2012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4072万元的29.1%,比上年的7000万元增加了2920万元,增幅为41.7%。根据易门县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消息,为避免“矿竭城衰”,易门目前已经举债6.38亿元、引进资金26亿元,用于发展和培养替代产业。
据了解,易门县目前已经初步培育起陶瓷建材、食品加工、畜牧、烤烟等后续接替产业,建立起中国西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云南陶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云南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并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40个重点培育的工业强县之一,初步具备了经济转型条件。另外,争取到的资金也用于解决资源枯竭遗留的社会问题,如失业问题、搬迁问题等。
对于易门县的转型,易门县政府显得信心十足。根据易门有关部门公布的消息,除了长期赖以发展的矿冶业,还要打造陶瓷建材、食品药品加工、畜牧、烤烟产业,并重点培育石油炼化配套、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特色林果、休闲旅游产业,力争到2015年末,这十项重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使矿冶业在十项重点产业产值中的比重降至40%以下。
根据易门县政府的蓝图,到2020年末,全县要基本实现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产业聚焦
本地瓷土勘探储量只够用十年
陶瓷是易门转型中要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据了解,易门的陶瓷生产开始于2000年后,2004年已初具规模,在2007年左右开始得到长足发展,瓷砖产品开始迅速占领云贵川的中低端市场。
易门陶瓷特色工业园区副主任王群元介绍,易门县的中低档瓷器在云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产值和缴税比重也在增加。在铜矿资源枯竭后,转型成为必然,易门的瓷器产业进入黄金时期,获得了多项政策支持,比如道路的修建、管网设施的完善等。
不过,易门新兴的陶瓷产业也面临挑战,首先就是定位较低,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原料不够高端,瓷土质量不高,另外一个原因是技术不够,缺乏专业人才。
据了解,为摆脱低端产品,突破行业瓶颈,一些陶瓷企业在政府的号召下也作出提档升级的规划,如对陶瓷产品做节水升级,生产工艺也从手工转变为半自动机械化生产,并尝试生产一些高端的陶瓷产品,目前产量较低,但是发展空间可观。
据王群元介绍,陶瓷的发展其实也要依靠资源,本地瓷土的勘探储量有限,目前来看只能供应陶瓷业发展10年左右,之后这一行业又会趋于枯竭。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窑炉网所有,任何媒体文章来源于中国窑炉网、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http://www.chinakil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