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进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走势,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行各业都关注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同时,对于目前走势并不明朗的中国陶瓷行业来说,全会所传递出的信号,也将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走向。而伴随着诸多陶瓷相关政策的实施,国家不断加强产业整顿的同时,陶瓷行业也将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无论是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还是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全新的锐变与升级。
绿色陶业建设势在必行
低碳环保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策略,也是窑炉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资源保护,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更是陶瓷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针对建设生态文明,全会指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工业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陶瓷行业经过三十年的粗放式高速发展,在市场和生态环境中留下诸多恶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现象逐渐暴露。随着国家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引导陶瓷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也将给陶瓷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挑战。
随着国家环保压力与日俱增,构建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十分必要。今年以来,国家在不断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步伐,并出台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针对环保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而本次全会再次强调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将有更多涉及绿色、环保、节能的政策出台。
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部委、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都不断加大对污染、能耗的监管力度,各种行业技术指标、环保政策相继出台,产业门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陶瓷企业更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的开展,全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实现陶瓷行业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回首中国建陶产业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在全会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我们对新经济要重新认识、高度重视。新经济不仅仅解放了老的生产力,更主要的是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中国经济要“爬坡过坎”,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同时,全会还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从本届全会的基调来看,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依然坚挺。而伴随着产业整治步伐的不断推进,陶瓷行业也即将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无论是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或发展模式,都将面临着全新的锐变与升级。
而就当前的陶瓷产业形势而言,市场环境愈加严峻,原材料上涨、反倾销危机、房地产调控、人民币升值、内需疲软、外销遇阻,仿佛生猛的组合拳带给陶瓷行业沉重的打击,对中国陶瓷行业形成了全方位的包围与冲击。
与此同时,行业中一些管理落后、产能低下、设备陈旧、缺乏自主创新的企业,依然徘徊在低档次、低质量、低价格的发展阶段。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建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愈加迫切。
今年以来,国家部委、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设立行业进入门槛和环保门槛,对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技术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安全生产不到位的企业,进行淘汰关闭或调整转移处理,并从产业布局的角度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规划,推动行业由过去简单的数量型增长,向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对于陶企而言,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专家指出,首先,要提高陶瓷产品科技含量,进而增强产品的质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创新产品,生产新产品并增加产品多样性,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竞争;积极开拓新市场,避免行业高集中度的恶性竞争。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窑炉网所有,任何媒体文章来源于中国窑炉网、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http://www.chinakil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