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一年里,我国的风机行业所统计的数据都是红红火火的,然而企业的实际利润却不容乐观,在今年的1月份里,国家能源局和中国风能协会公布了过去一年的风电数据: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1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突破9000万千瓦,继续领先核电占据第三大电源的位置,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2000小时,比2012年上升100多个小时。但风电开发商及制造商的利润却并不乐观,多数企业亏损,盈利的也只是微薄利润。风能协会强调,这是初步统计结果。
造成风电行业建设数据漂亮、利润数据难看的因素是综合的。与会主管部门及企业代表认为,拖欠补贴、消纳障碍、价格下降、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国际CDM市场低迷也是大幅降低了窑炉风机开发企业的利润率。
当天,国家能源局、科技部等主管部门非正式地公布了2014年支持风电的政策重点,消纳和海上风电将获得空前机遇,在同一场合,国家电网公司、国开行透露了具体的建设规划和资金投入的优先领域。据最新数据,风电机组价格在4000元/千瓦上下,这个价格与2010年的6000元/千瓦相比跌去了1/3,风电制造产能过剩直接压低了开发商的采购价格。
质量成本则是风电制造商的新增负担,它是指风电制造商在卖出风电机组后继续投入的费用,目的是保证其产品符合合同约定事项。以金风科技为例,据王海波介绍,公司在2013年的质量成本达到2亿元,这还不算为此占用的人工支出。金风科技的质量成本在业内算是低的,据中国风能协会在2013年中公布的质量排名中,金风科技的多数指标排名第一位。
目前,金风科技正在努力降低这一成本,王海波称已看到了它带来的巨大效益,他举例说:“在中广核哈密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中,由于提前一个月并网发电,为中广核增加了1500万元的收入,这是金风科技的‘交付质量’提高的结果。”处于行业最下游的风电场开发商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生存境遇,消纳不畅及拖欠补贴降低了他们的利润。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尽管2013年弃风限电150亿千瓦时,比前一年减少了50亿千瓦时,但弃风率仍高达10%以上,以火力热电联产密集的东北地区最为严重。弃风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风电与冬季供暖的矛盾,电网建设滞后已得到一定改观。
事实上,致使风电开发商资金链紧绷的直接因素是补贴拖欠,国家欠风电开发商钱、开发商欠整机商钱、整机商欠零部件商钱。各方的统计数据趋于一致,大约200亿的补贴悬而未决。
“国务院会议已明确指示清偿欠款,但目前的情形是,新账可以到位,历史欠账继续。”中国风能协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俊峰称,风电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是制造商赚钱,否则生存得没有尊严。李俊峰认为这将影响风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援引GE、西门子每年研发投入70多亿元的例子,“企业利润少,必然没有钱投入研发。”
本文来自中国窑炉网(http://www.chinakiln.net),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