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目前陶瓷行业的发展进程很快,但是陶瓷原材料的标准化一直是困扰该行业的难题。许多专业人士都表示,只有实现了原料的标准化,才会有产品的标准化,才会有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进步和提升。那么,我国的陶瓷行业标准化到底到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呢?
目前,在一些陶瓷强国如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实现了原料的标准化,而我国在工业炉领域目前仍是一片空白。每个陶瓷企业都有各自的原料进货渠道,从外面采购回原矿料,经球磨加工后进入生产线。由于原矿料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化学组成及其它理化性能的波动,生产中产品配方和工艺参数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很大。而原料标准化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特别是像新明珠、新中源这样的特大型陶瓷企业,一天的吞吐量都是惊人的,由于原矿料的不稳定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去做配方,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否则,就有可能因为产品质量的不稳定而导致订单无法完成,从而影响企业的信誉。而国外的陶瓷企业,购买原料就像从米店买米一样,一包一包的各种配方的陶瓷原料,由专业的原料生产厂商提供,企业不会再去担心原料方面存在的任何问题。
“在国外,非标准化是不可想象的。”吴建锋教授告诉记者,原料的标准化已是大势所趋,而中国的陶瓷产业在这一方面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除了认识上存在不足之外,吴建锋教授认为还有一个成本问题。买标准化的原料,成本会上升,但是,如果算总帐,去算综合成本,其实并不贵。他预计,未来的五到十年,陶瓷原料的标准化会在国内得到推进 。“陶瓷企业将窑炉前面的环节都转移出去了,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去搞设计,搞研发,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企业的竞争力会更强。”现在,由他牵头组织的课题组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记者也留意到,行业内的色釉料企业在标准化的道路上已先行了一步。江门市道氏标准制釉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较早“试水”的企业。在企业创办之初,道氏就将 “标准化”作为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标准制釉”这个概念。
本文来自中国窑炉网(http://www.chinakiln.net),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