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钢厂搬迁调整浪潮中,“搬迁”二字之前无一例外地都要加上“环保”二字,仿佛钢铁企业对于城市的污染已经严重到除了搬迁调整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的程度。
毋庸置疑,环保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事实证明,钢铁生产并不能与环境污染直接划等号。钢铁行业虽然属于高排放行业,但在经过一系列环保改造和厂区治理之后,很多钢铁企业不仅没有成为拖后腿的污点,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亮点。
一方面,城市钢铁企业并未加重城市的污染程度。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为例,在唐山这个污染重镇,唐钢却经过一系列环境改造,包括全封闭原燃料堆场、脱硫和除尘、污水回收处理、二次能源利用、固废资源化等成为了唐山市的“绿洲”。唐钢厂区内的绿化率达到50%以上,厂区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这些数据均好于唐山市区的整体水平。可见,一家负责任的钢铁企业完全能够实现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没有钢铁企业也并不意味着城市的污染程度绝对会降低。例如,城市中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扬尘也是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自2005年以来,首钢停掉了在北京地区的全部冶炼设备。同时,包括石化、装备制造、造纸等一系列被视为严重污染源的工业企业也都先后搬离了北京。但在此之后,北京的空气质量非但没有好转,雾霾天气反而日渐严重。由此可见,从环保着眼,不应刻意夸大钢铁企业的污染排放。
而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发展循环经济不但是实现企业自身跨越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关键。实际上,在未来钢铁企业的三大功能中,除了清洁钢铁产品生产之外,能源转换和废弃物消纳处理两大功能均要依托城市来实现。
目前已经有很多城市钢铁企业实现了对社会废弃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唐钢在建设水处理中心之后,不仅不再取用地下水,还从唐山市购买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反哺于工业生产;山钢集团济钢将自身生产过程产生的低温余热用于济南市居民供暖,仅3座1750立方米高炉的冲渣水产生的余热就可为80万平方米的小区供暖,目前济钢已开发余热供暖面积277万平方米,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36万吨;重钢已经建立起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城市垃圾转变为自身的能源。作为都市型钢厂的代表,太钢除了回收城市污水、向市区供暖之外,还将富余的焦炉煤气为太原市居民供气,并积极投资发展废旧机动车拆解再利用业务,废旧轮胎、塑料等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此外,钢铁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供应链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如钢厂对高炉、转炉、焦炉三种煤气进行全面回收后,可以供发电厂使用,如有富余还可以向社会供电;固体废弃物除含铁部分回收自用外,其余可供应给水泥厂。中循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整个区域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并能通过供应链的传递与周边产业协同发展。
本网注明:了解更多窑炉相关行业资讯,请关注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