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者,我对李伙斌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因为他和他执掌的湖北天意窑炉公司参与了不少慈善活动,为贫困残障人士和普通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困难,经常见诸于报端和电视。但真正跟这位“日理万机”的董事长面对面交谈却还是第一次。
2014年元旦前夕的一个下午,按照我们采访计划安排,早早地来到位于黄州宝塔大道的“天意”窑炉公司办公楼接待室恭候我们的采访对象。
大约下午4点光景,一位身材魁梧,身着风衣,精神抖擞的中年人风风火火地从外面直奔接待室而来。刚一跨进大门,那人就一边伸出双手与客人握手,一边彬彬有礼地表示歉意:“对不起,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透过他那双明亮睿智的眼睛和那刚毅果敢的军人气质,我们已经知道,他就是李伙斌。
在与李伙斌交谈中,记者发现:李伙斌曾经有过很穷的家庭背景和曲折的个人经历……
1963年,刚渡过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的原黄冈县马曹庙公社磨石山大队的李姓家族中,又添丁进口多了一个“放牛的”(男伢)。也许是父母亲希望儿子将来“文武双全”有个出息,所以取名叫伙斌。
在赚工分换油盐钱的日子里,李伙斌的父母亲含辛茹苦地让他读完了高中。本来,身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完全可以优先早点儿将刚毕业的伙斌送到部队“出息出息”,然而那个年代当兵可是个“俏果子”,“大公无私”的父亲只好把“优先权”让给了别家的孩子。1981年,从小立志当兵扛枪的李伙斌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在5年多的军旅生涯中,李伙斌不仅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感恩,而且学会了坚毅果敢,学会了不屈不挠,学会了真诚守信。
1985年,李伙斌怀揣报效家乡、回报社会的梦想回到老家。在磨石山村,李伙斌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军人特有的气质,先后担任民兵连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并临危受命兼任马曹庙化工厂厂长。这个化工厂是在“大办”时期创办的一个骨干企业。没想到,数年之后,本来指望“为民造福”的化工厂不赚反亏,最后还欠下30多万元的债务,要债的人让政府开不了门,办不成公。在万般无奈之际,领导们想到了李伙斌,希望他能让化工厂起死回生。
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李伙斌接过了债台高筑的乱摊子:30多人干了一年的活却分文未取,孩子上学要钱报名,老人生病要钱住院,一家几口要钱买油买粮;企业想继续生产更是要钱周转。
面对一个“钱“字”造成的大难题,李伙斌在“贷”路不通的情况下想到了“借”。他将自己的同学、战友、亲戚的“花名册”全都翻了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求爷告奶”,没想到,他们的回答却惊人地一致:“伙斌,如果是你私人急着用钱就借给你,要是你那个化工厂借钱就不瞒你说,那个厂怕是永远也翻不了身啰!”李伙斌急中生智,,顺水推舟回答亲朋好友:“是的,就是我家里有事,急需钱用,我用人格担保悉数偿还。”就这样,同学被感动了,战友被感动了,亲朋好友被感动了!不到几天,李伙斌终于以个人的名义借到了11.9 万元钱,赶在当年春节前,一部分发给了翘首以盼的工人们,一部分添置来年生产所需设备,而他自己则只留下了160元钱带回家过年。
欠工人的钱还上了,要死的企业也开始扭亏为盈了。正当李伙斌决心大干一场,尽快还完私人债务的时候,他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先后调任镇企管会、城建办、计生办和两个片区任主职。这期间,虽然多方努力还完了用来还私债的6万元贷款,但仍有亲戚朋友的6万元无力偿还。面对这笔在当时算得是“巨款”的债务,李伙斌寝食不安。他无数次地对家人说:“这钱是我以个人名义借的,不还给人家我心里不好受!”李伙斌把家里人召集在一起摊牌说出了他的一个惊人决定:辞职打工!第二天,一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李伙斌向镇委、镇政府递交了辞职报告,然后怀揣700元盘缠费用,打起背包离乡背井,前往吉林省的一个黄冈窑炉工地打工。
在窑炉工地上,李伙斌再不是当年的村支部书记了,也不是当年的镇计生委主任、办事处的党总支书记了,更不是当年“通吃天下”的国家干部了,而只是一个搬石头,扛水泥,提灰桶,挖土方,开搅拌机的“小工”,一个百分之百、地地道道的“打工仔”,其落差可想而知。
然而,李伙斌对这些全然不放在心上。在他心里,“面子是小事,还债是大事。”一年四季,李伙斌凭着他那副健壮的体魄以及多年从军从政的经验,天天与工友们摸爬滚打干在一起,住在一起,乐在一起,很快就成为了工地上的“非领导职务的核心人物。”经过8个月的打拼,李伙斌带领员工首次出色完成了长春光大集团一个产值达400多万元的窑炉工程。回到黄冈后,李伙斌被华窑机电公司提拔为工程处长。
从此,踌躇满志的李伙斌更是如鱼得水。作为工程处长,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外面跑工程信息,招揽工程业务。聪明的李伙斌一边背着挎包在全国各地找信息、揽业务,一边充分利用乘车、乘船和住旅社的间隙大量阅读关于窑炉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同时还报考函授大学。几年下来,他先后自费购买了好几千元的大学课本和专业书籍,并坚持按照自定的学习时间表读书学习,整理笔记,撰写论文。截止2004年,他不仅通过考试获得政治和经济学本科文凭、工商管理MBA文凭,而且还先后取得了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称;职务也从中层干部升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实现了从普通“打工仔”到窑炉设计与窑炉制造高层管理人员的转变,为日后的大展宏图,书写精彩人生打下了良好基础。
李伙斌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家乡和父老乡亲的贫穷。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赚很多钱,不仅让自己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同时还要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受益。
2005年4月,李伙斌终于付诸实施,把这个梦想和愿望变成了现实。
这一年,他用几年打拼的积累和多方面筹资的218万元,注册了属于他自己的私有企业——湖北天意窑炉设备有限公司。”按理说,李伙斌在自己公司的启动阶段,充分利用一下原来公司的关系和业务信息揽点工程不算过分。可是,李伙斌没有这样做,而是将原来手上获得的工程信息全部交给原单位,一个也不留。因为他认为:用别人的信息而肥自己那是不讲诚信的表现。就这样,他带领他的新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之旅。最初的8个月,新公司没有接到一单工程。直到那年初才“首次破冰”接下了山东蒙阴广厦建材有限公司隧道窑的建造工程。当这个工程快竣工时,李伙斌在工地检查时发现窑炉外墙没有达到原设计质量标准,他马上召开现场会,并决定推倒外墙,重新施工。当有人对此举表示质疑和不解时,李伙斌坚定地表示:自己是从部队这个大学校走出来的共产党员,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对得起军人出身和党员称号。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推,虽然推掉了60多万元,但却换来了首开记录的特优工程,换来了人们对李伙斌的信赖与钦佩。在此后的几年里,全国各地的窑炉建筑工程订单纷至沓来。时隔不久,山东的一个大公司不惜推掉与别家的约定,慕名来到黄冈,执意要“天意”承接他们的工程。如今,“天意”公司的年产值已近2亿元,年利税超过1500多万元。公司不仅成为“湖北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湖北省优秀企业”,而且成为“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北省最佳诚信企业”。李伙斌个人也先后荣获“湖北省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职业道德模范”,2012年受国务院表彰并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亲切接见。
“天意”公司发展壮大了,李伙斌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劝他“见好就收”,可以打住了。然而,李伙斌却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实现。其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为生他养他的家乡以及那里的父老乡亲多做一些好事、善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小康生活。于是,他开始一件一件地实施着他的奉献与回报工程——
2009年,李伙斌出资近30万元,租三辆旅游车,带上医生、药品和水果,将本村1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送到北京等地观光旅游一周,尽到了许多儿女想尽而没有尽到的孝心;
2010年重阳节,又为家乡周边几个村的数百位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元慰问金;
2011年,家乡掀起了“三万活动”热潮,李伙斌主动为这一活动捐资10多万元,为家乡建设解了燃眉之急;李伙斌同志每年还为北京华厦商学院捐赠20万元,为解决困难大学生免费就读,成立了“天意基金”。
2007年,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在家乡建起全国一流的万头种猪标准化示范场,吸收当地劳力70多人,人平年收入3万多元,并为华中农业大学数百研究生提供教学实验基地和义务援助。此外还每年为当地农民免费提供有机肥料1000多吨,为当地特困学生“低保户”受灾乡邻无私解囊数十万元。
据初步统计,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为公益性事业捐资近300万元,2013年,李伙斌又投资在家乡修建一座集科研、商务、培训、休闲、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大楼,这一工程将为地方新增100余人的就业机会,并建立了团风县的第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在谈到为什么要如此慷慨时,李伙斌的一番肺腑之言脱口而出:作为一个军人,虽然退伍,但不能褪色;军魂,永远在我心中;再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我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我知道幸福的含义在于拥有自己的事业,而事业的意义又在于它担负起社会大义。奉献社会,帮助别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
采访结束,李伙斌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而崇高: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如钢如铁的军魂;真诚守信的企业家,如歌如诗的“天意”,耀眼夺目的光环诠释着他“做人诚、做事诚,诚为本、诚则成”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