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上海再度进入“战霾”警戒期,市环保部门为此提前备战。目前,申城市区两级52个自动监测站已提前做好准备,所有区县实现空气质量分区实时发布。
今年以来,为最大限度控制和降低空气污染,本市建立了良好的防控工作体制和机制。全市范围内已建成市区两级52个自动监测站、涵盖P.M2.5等6项指标的空气质量监测网。今年8月底,所有区县实现空气质量分区实时发布。市环保局与市公安局首次启用警航直升机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实现警航空中巡查与环保地面核查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式排查,快速发现、快速处置,极大提高了环境执法震慑力和警示作用。
另一方面,申城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指导意见》和试点工作方案,加快推动“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治理”深化。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的作用,主动加强协调,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动协作,形成市区县联动、各部门联防、区域协作的大气环境治理的合力。
而十月起实施的《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更是目前全国省会城市中最严的环保法规。新规大幅度提高罚款限额,确立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对大气污染追究个人责任。同时,将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与“企业信贷”和企业评奖评优等政策措施相挂钩,对环境违法的企业,在企业商业贷款、企业评奖评优中将受到严格限制,有些领域实行环保“一票否决”。该项举措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有着重要影响,将有力推动当地该类企业的生产优化转型。
根据已经实施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三年内申城将有119项空气质量明确治理任务。而为了能让全市百姓切身感受到环境治理的成效,今年前10个月,申城环保部门已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加紧治理工作。如在能源领域重点,强化了能源结构优化和分散燃煤整治,按照到2015年基本取消工业中小燃煤锅炉目标,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1000多台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调整关停任务;产业领域以结构调整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
同时在交通和建筑领域,全市积极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截至今年10月,完成12.9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400余辆;建设领域强化绿色建筑推广和环保防尘规范化管理;建设工程扬尘污染在线监测系统累计安装80余套;完成60家混凝土搅拌站的绿色环保改造。
市环保局昨日透露,旨在检验《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成效的“百日环保执法大检查”中,全市环境执法部门已累计出动6500多人次,立案查处170多家违法单位。下一阶段,包括农业领域秸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生活领域餐饮油烟第三方治理和监控等项目,也将继续推进落实。
本网注明:了解更多窑炉相关行业资讯与信息,请关注中国窑炉网。同时您还可在本网免费注册索取《中国窑炉》杂志,助您企业发展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