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成型的玻璃造型单一且易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美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简单纯粹的玻璃制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玻璃二次制品即深加工玻璃成了玻璃产业的新增长点。
但随着玻璃深加工行业井喷式的发展,目前行业已处于产能过剩的下行状态。加上近年来,国家地产大幅度下滑,玻璃深加工企业在经历本年度开工不足的困难后,又将面临2015年玻璃市场大幅度萎缩。面对有限的市场,深加工企业之间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倒闭潮陆续出现。
据统计,2013年主要加工玻璃产量:钢化玻璃3.3亿平方米、夹层玻璃超过1亿平方米、中空玻璃约4亿平方米、镀膜玻璃2亿平方米,其中Low-E镀膜玻璃的产量为1.2亿平方米。总体而言,虽然加工玻璃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技术及产业整体发展现状方面都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
在城市生活中,无论是静止的楼房亦或是奔走的汽车,都与玻璃产品密不可分。可以说,玻璃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没有任一材料能够替代,其用途也正不断得到开发,未来强大的内需还将支撑玻璃产业的发展。但技术是一道硬伤,玻璃深加工不只是利用单一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而是注重多种技术的结合,注重在玻璃改性材料方面的研究,从而使玻璃产品向复合功能型、生态智能型的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目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环境日益恶劣迫使国家环保政策逐日严格,工业窑炉等热工设备首当其冲成为改造重点,玻璃企业在技改的同时,还需加大对窑炉设备的环保性能优化,这对许多企业而言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也是多数深加工企业的一道硬伤。许多企业在成立之初,内部管理人员基本由家族成员担当,内部缺少明确的职责划分,管理者往往按照个人喜好去分配任务。粗放型管理模式及混乱的组织架构,这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生产制造行业中,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市场份额有限,优质订单往往会花落实力更为雄厚的品牌企业,中小规模的企业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变得更加困难。
我国玻璃深加工产业发展历史短、起点低。从国家针对玻璃行业出台的系列政策和举措,乃至更早一些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已向我们传递出一些重要信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而“提高门槛”、“优胜劣汰”将是“调控”的一个主题。
在此形势下,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规模小、能耗高、质量低、服务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和工艺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本网注明:本网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窑炉相关行业资讯,欢迎广大媒体进行分享以及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自“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