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产能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迫使诸多陶企将目光放到海外市场。自中国陶瓷向海外市场进军以来,低廉的价格和优秀的工艺使得各类国产陶瓷制品在国外热销不断,陶瓷“走出去”一度成为国内陶企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利润的有效途径。
但随着大量的中国陶瓷充斥各国的市场上,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品,这引来了各国的抱怨连连,直接导致各国连连展开针对中国陶瓷的反侵销调查。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让国内陶企苦不堪言,如何化解当前的贸易危机,还需陶企实现从原先的“走出去”向“走进去”蜕变。
“走出去”方式五花八门
当前国内陶瓷“走出去”有多种模式。其中最为主流的是通过国内出口代理商,主要由国内出口代理商主导,拓展并拿到海外订单后,再向国内厂商进行采购。尽管这样的模式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成本较低,但订单总值往往偏低,订单的连续性也较差,且无法获得海外客户资源,这都十分制约国内陶企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
还有部分陶企会自建海外拓展业务部门,通过自主寻找海外客户,企业不仅可获得相对稳定的客户资源,而且能够通过不断的深入合作,不断增加每个客户的订单量和订单值。但相对而言,这样的模式所耗费的拓展成本也比较高,拓展速度也比较慢,毕竟靠企业“单打独斗”地去进行海外业务拓展,力量还是稍显微薄。
另外还有部分企业会参加海外各国举办的专业类展会,这样的模式对于想要发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而言效果是最为直接,收益效果也是最佳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除了成本昂贵以外,很多海外国家因为对中国陶企当前采用的窑炉等陶机设备及生产水平多方面并不认可,对中国陶瓷属于低价低质的低廉产品这一想法根深蒂固,所以对陶企企业还存在排斥的现象,这让许多国内陶企对这种方式都只能望洋兴叹。
“走进去”要树立品牌新形象
既然让陶瓷产品走出国门已不成问题,那么又该如何迈出“走进去”这新的一步呢?
“走进去”指的是陶瓷产品不仅仅是跨进海外市场的大门,而且还要得到当地市场的认可,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想要真正实现这一步,企业不能单纯地进行产品销售,还需要从各方面树立起中国品牌的新形象。
以国产名牌东鹏瓷砖为例。今年,东鹏集团在董事长何新明的率领下,再度在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的展会上,展示出中国顶尖的瓷砖产品。这对中国陶企而言是极为难得的一次机会,也意味着国际市场开始逐渐转变对中国陶瓷的印象。
除了产品生产水平全面提高,在进军海外市场时还需多方位的观察,努力做到“入乡随俗”,获得市场的认同感。
对于集团国际化之路的定位,何新明表示:“东鹏的使命是让中国陶瓷赢得世界尊重,东鹏要从中国领导品牌走向国际知名品牌。”何新明表示,为打造东鹏的国际品牌形象,未来东鹏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全面布局:一是坚持低碳环保制造,符合国际市场需求,使东鹏自身的竞争力得到加强;二是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力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适当引进国际品牌,加强国际合作;四是以自主品牌进行全球销售,建设海外渠道;五是充分利用香港上市国际融资平台,展开国际业务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