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所生产的原料产品通常都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赋予陶瓷、钢铁等传统原料产品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对传统原材料进行工艺处理以提升其产品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也随之得到发展。
目前钢铁、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不断加剧,应早已淘汰的低附加值产品却仍在市场上用低价参与竞争,这十分有碍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加快服务化转型,既是钢铁行业求生存的有效途径,又是钢铁行业求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表示,“要充分认识发展深加工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前钢铁处于困难时期,国内钢企都面临着窑炉设备环保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转变,而钢铁深加工为钢企向“更广、更精、更远”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但钢材深加工领域目前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化水平偏低、资源投入不足及发展方式和营运机制首先等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未来势必将成为钢铁产业链良性发展的桎梏。
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我国的钢铁深加工?王一德表示,钢铁深加工既要以钢为基,从钢厂主导产品开始,同时必须结合地区的特点,认真分析区域市场的需求。只有符合市场需求,钢企又具有自身产品、技术及人才的优势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是一个起步、成长、发展的过程,一般要经过8-10年的持续努力,才能真正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
另外,王一德还强调:“要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突出基础应用研究,比如成型性、焊接性及表面处理等。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对钢铁深加工产业而言,要不断推进从前端的简单半成品、初制品、零部件加工,向后端的元器件、制成品和重大装备设计制造方向发展。”
综合而言,钢铁深加工不单单是技术问题。目前深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让钢材产品变得多种多样,但这些产品如何能介入市场非常关键。和钢铁原材料产业相比,产品服务及产品含金量更高是二次加工产品的突出优势,因此,钢材深加工产业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节能环保、信息、生物、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做好配套服务。建立钢材深加工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考虑钢材深加工生产、设计及应用等各项环节的协同能力,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并健全产业体系。
本网注明:本网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窑炉相关行业资讯,欢迎广大媒体进行分享以及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自“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