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泥协会公布了去年水泥行业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去年水泥产能利用率不足70%,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2014年1-11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2.7亿吨,预计全年累计产量将达25亿吨。而按现有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1800条的设计产能计算,实际的水泥粉磨能力已超36亿吨,利用率不足70%,比2013年73%的利用率还低。
针对国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国家不断有出台相关的措施加以治理,但一直苦无效果,反而走进“越淘汰越过剩”的发展怪圈之中。
对于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难以根治之现象,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认为,前几年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地方政府一味上项目是导致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孔祥忠介绍说,从2006年到2012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带来水泥项目投资热。6年间,水泥熟料新增产能的年增长率高达21%,直到2013年才有所回落。有些企业出现非理性投资行为,不断扩张规模,投资新建窑炉生产线。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仍然追求GDP快速增长,用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上水泥项目,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造成了过多无效投资和大量的资源浪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至少有3个省区水泥行业全面亏损,而这3个省区依然有新建的水泥项目上马。同时,近两年建成的部分新生产线出现从点火仪式完成后就一直停产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再持续发酵,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企业裁员和员工再就业风险。
“即使是在已经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2014年,部分地方政府对水泥项目的投资冲动依然存在,面对投资项目带来的产能过剩与短期GDP指标,这些地方政府往往取后者。”孔祥忠说道。
例如一个年产200万吨水泥的项目,一般投资额为6亿-7亿元,从项目开工到正式投产仅需一年时间,在一年后,按产能计算,企业年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这种有一定的投资强度,又有可观回报的项目,受到地方政府的极大青睐,甚至不惜违规上项目。然而政府这种引进产能过剩项目的招商行为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新企业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待遇有可能盈利,而当地原有企业未能享受,生产管理成本高。这也使得投资新建项目比收购兼并企业投资更有利,从而阻碍了有利于优化存量的企业兼并重组。“要根除产能严重过剩项目的再投资,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就必须从体制和制度上解决问题,加强监管,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GDP冲动。”孔祥忠建议。
本网注明:本网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窑炉相关行业资讯,欢迎广大媒体进行分享以及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自“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