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首次提出中国梦的发展蓝图起,社会各界就开始了奋斗追梦的征程。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业梦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工业各界人士的努力实现的共同理想。
一直以来,对于数以万计的玻璃人而言,将玻璃生产大国变成玻璃强国是所有人的共同梦想。但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高速膨胀之后,目前整个行业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
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玻璃行业装备发展中心主任郭涛介绍,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企业89家,共计投产31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浮法玻璃总产能为11.28亿重箱/年。其中:在产生产线246条、产能为9.41亿重箱/年;停产冷修生产线66条、产能为1.87亿重箱/年。而相对于过高的产量,市场对玻璃的需求量却在不断下降,这让玻璃行业走入了产能过剩的发展困局。
玻璃不是唯一出现如此困境的产业,我国钢铁、电解铝及煤化产业等亦被长期困扰,企业利润年年下滑。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多数企业都选择向海外进军,希望以此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日前,信义玻璃官方指出,信义玻璃斥资7700多万港元收购位于马六甲的土地兴建玻璃生产厂,预计总投资达15.6亿港元,希望通过在马来西亚投资,打入东盟市场。公司行政总裁董清世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是公司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董清世表示,考虑到马来西亚的外资策略,政治稳定,劳动力及原材料供应成本、技术及其总体经济的增长,相信新工厂将会为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他指出,新工厂的生产将不仅限于出口,也会部分投放当地市场,因当地的供应未能满足需求。
再有,沙河市壮大建材有限公司将在坦桑尼亚多多马市建设格法和压延玻璃生产线,可年产玻璃60万重量箱,有望于今年部分建成投产。据介绍,这条生产线的窑炉设备采用比利时格法生产技术与我国探索研制的吸收浮法技术相融合,是世界上格法玻璃生产的领先技术,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能够较好适应和满足非洲国家对玻璃建材的巨大市场需求。
虽然企业“走出去”成了发展趋势,但面对频频发生的反倾销调查,这也让企业倍感压力。“走出去”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作为玻璃行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企业,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曾提出三点建议,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要知道‘走出去’的风险在哪里,没有弄清风险,千万别随意对外扩张”;第二要有责任意识,要维护国家的声誉;第三要有使命意识,要通过对外投资,推动我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
本网注明:本网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窑炉相关行业资讯,欢迎广大媒体进行分享以及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自“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