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水泥行业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结构调整期,原来的局部过剩、季节性过剩进一步升级为全面过剩和长期过剩。
过去该企业能取得较好的效益,除了主观上企业作出努力以外,客观上还有特定时期、特定的行业背景。过去的产能过剩的同时,需求也在增长。未来,在经济新常态下,需求进入平台期,增长严重减缓,而新增产能还在投放,使得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过剩。
目前,立窑几乎都已淘汰,其他的非新型干法水泥量也不大。换言之,现在行业产能过剩与之前不同,是高技术水平的过剩,是全局性的过剩,原来是季节性过剩突出,现在是季节性过剩更加突出。
如何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国发〔2013〕41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停止新建、清理违规项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落实、执行得不好,因此作为国家大型水泥企业应该首先执行好这些政策,认真对待过去违规的项目,要停止一切违规新建项目,不能再新建。未来的产能置换改造项目,要坚持减量淘汰,不能再等量淘汰。另一方面,要提升标准。不仅要提升行业准入标准、环保标准,还要提升生产运营标准和产品标准。通过加强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和环境、能源监测管理,把产品质量不达标、污染严重、环境不达标以及资源不配套的落后粉磨站和相对落后的新型干法窑淘汰出去。
此外,还要抓好常态化限产。解决产能过剩一定要控制好供给端,以省级区域为单位抓好常态化限产,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生产,淡季抓好全局限产,旺季按需求比例限产。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华东地区水泥企业在此方面做得比较好,特别是浙江和江苏地区的水泥企业已通过市场化手段淘汰了部分相对落后的产能。
只有控制好新增产能、提升行业准入标准、抓好常态化限产,才能真正化解过剩产能。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窑炉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www.chinakiln.net)。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欢迎其他媒体转载借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