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预测,钢铁、水泥及有色金属等主要产品产量将在今年见顶。工业治污减排工作的推进仍不可放松,应继续把工业污染源管控作为一段时期总量控制工作的重点,落实于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之中,并以综合排污许可方式推进污染源有效管控。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特征逐步显现,以投资、出口为动力的工业发展机制减弱,工业增长正呈现持续放缓态势,盈利水平整体大幅下滑。2014年1—9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仅为8.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长期累积、政策扭曲等形成的重工业产品产能过剩、落后、分散等矛盾进一步加剧。
另外,根据需求分析,2020年前后,我国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行业将形成规模峰值。对环境保护来说,正是向工程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减排态势转变的有利时机。
因此,应将总量控制优化发展的功能主要转移到行业性总量上,对发展势头猛或正在处于上升周期或与环境质量超标密切关联的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及化工等行业,根据产能、产量宏观调控需求,选择适合的行业特征因子,严格实施行业性总量控制。通过钢铁、水泥及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总量控制,倒逼工业行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大压小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改善环境友好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农副食品加工、钢铁、有色金属、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及电镀等重点行业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污染物减量置换。
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应是整治的重点。从行业角度来看,造纸、印染、制革、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仍是工作重点。
继续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长期无法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企业采取结构调整措施,如淘汰3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未配套建设碱回收装置的碱法制浆企业、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年产量6万吨以下的氮肥落后产能、90米2以下的钢铁烧结机等。
初步分析,“十三五”期间将淘汰造纸1300万吨、钢铁产能21.8亿吨、水泥产能3.7亿吨、电解铝产能9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9000万重量箱、炼焦产能1亿吨、铜冶炼产能80万吨、铅冶炼产能130万吨、锌冶炼产能65万吨、铁合金产能740万吨等。根据《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测算,需政府补贴约200亿元。
当前,清洁生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工业行业突破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降低行业排污强度的关键措施。为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中央财政已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和事后奖励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要特别抓好重污染行业、工业园区管控。要启动有毒有害微量物质的防控工作,避免累积性环境问题出现。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集中处理设施也是减少治污成本、降低能耗的重要方式。因此,需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产业集聚发展、集中治污,实施园区资源、能源、废物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