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年7月1日前完成钢铁、水泥、电力、玻璃4个重点行业现有排污单位的排污权初次核定。到年底前,这四个行业现有排污单位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完成所有行业现有排污单位的排污权初次核定。
河北省明确,2016年底前,所有行业现有排污单位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2017年底前,完成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省基本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体系。
河北是全国最早探索排污权交易的省份。2014年起,河北省在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化工五个行业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并安装IC卡总量监控设备,对企业排放浓度、排放总量进行全方位、全天候过程监控,企业剩余排污量可以进行排污权交易。
“随着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目前排污企业的治理和补偿模式发生重要改变,污染大户的治污积极性将大幅提高,环保企业的市场也将明显增长。”业内专家说。
排污权交易则是指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某企业可以将少于额定的污染排放指标,通过交易所卖给缺少排放指标的排污企业,从而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可能由此大规模兴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认为,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模式是政府用法律制度将环境使用这一经济权利与市场交易机制相结合,以控制环境污染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
渤海证券报告称,目前,我国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程度仍旧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根据测算,仅工业领域,若将第三方运营比例从当前的5%左右提高至30%,则第三方治理市场年需求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可以预见,未来第三方运营市场的集中度将会向龙头公司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