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佛山两会正式开幕,制造业转型升级备受政协委员关注。多位政协委员表示,产业链过长,不能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转型,是佛山陶瓷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陶企大多面临低增长或负增长
佛山陶瓷企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在去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按照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乾所掌握的情况看,全市自去年以来已有十余家大型陶瓷企业破产清算,绝大部分企业则面临“低增长”或“负增长”。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10月全国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11.64亿元,同比增长7.65%,增速较上一年的同期回落了7.35个百分点。何乾在《关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中认为,目前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对此,前任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戴一民透露说,全球经济等各方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企业去年以来“停产”和“缩减生产线”成为关键词。
“特别是占比30%的陶企老板,去年出现了举家出国考察和休闲旅游的现象。这些陶企老板主要来自中小企业,他们趁出国休闲游的时机构思如何选择走出去、怎样才能适销对路的问题。”戴一民表示,外部环境的改变,促使较为保守的陶企老板开始筹划改变。
产业链太长让企业不堪自重
除了外部因素,传统制造业自身究竟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陶瓷作为一个传统行业,诸多因素将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例如成本和费用持续上升,结构性产能过剩,产品设计创新缺乏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产业运营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对于传统制造业产业链较长的问题,何乾也指出,随着社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协作已经逐步成为发展趋势,纵向集成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即通过重资产的并购已经不能解决供应链管理不足的问题。“如果企业的软实力跟不上,不能给客户真正的价值,也无法给公司带来好处,最终会让企业不堪自重而垮掉。”
他进一步建议说,陶瓷产业在转型升级时要将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资产结构进行分工,把轻、重资产逐步拆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注深挖潜在需求,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他提醒陶瓷企业在低速增长时期,必须合理控制好资本债务结构,一方面为过冬储备资金,另一方面在行业的洗牌期充分蓄力。
规模生产要与柔性生产“并行”
在书面建议中,何乾提出规模生产要与柔性生产“并行”的问题。据他掌握的数据,全国主要城市精装房比例逐年提升,北京、上海精装房分别占到45%和55%,广州、深圳则超过了70%。一线城市“80后”和“90后”个性家装的比例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这些消费群体以高端的消费群体为主。何乾分析说:“个性化产品对生产组织来说难度会不断增大,通过柔性制造模式,依靠计算机智能生产和现代化柔性生产设备,多规格、多样式产品集中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实现从产品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自动化。”
那么,“规模化生产”和“柔性化生产”如何在传统制造业企业中做到并行发展?何乾表示,目前企业面临的现状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做生产上调整。“如果企业的目标客户是一般消费群体,那么你就要采用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如果你的目标客户是高端消费群体,那么你就要做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他说,“相比前者,后者的生产难度明显更大,但柔性化生产的产品附加值明显更高。”
而戴一民则认为,现在佛山陶企70%左右的产品在国内销售,根据国内的消费水平,要在短时间内以柔性生产为方向实现改变不容易。而在国外市场上,佛山陶企仍然“靠产量”来占据市场,对比发达国家市场上的产品,佛山出品的陶瓷产品总体上比他们便宜一半,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相对少。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展会上,打出中国品牌的陶瓷企业不过三五家,而贴牌生产的国内陶瓷企业却有很多。
提高品牌和知名度才是本质
目前,佛山制造企业特别是陶瓷,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现状,这部分行业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也是政府和企业家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化解过剩产能并不是意味着企业要关门倒闭,关键是企业如何找到新的突破点,开拓新兴的市场,将这部分产能有效转移出去。“企业要寻找到新的突破点输出产能,除了积极借鉴和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外,企业最终还得回归到‘提高品牌和知名度’上来,这才是本质。”国内制造类企业普遍面临着低端化的问题,生产的产品大多附加值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品牌认同度低,并且最终丧失定价权。“佛山制造企业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特别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溢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窑炉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www.chinakiln.net”。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欢迎其他媒体转载借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