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窑炉网了解获悉,截至去年底,陶瓷压机去年全年在国内市场的总的出货量大约为1100余台,其中,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含恒力泰)陶瓷压机去年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约为1000余台,萨克米、捷成工、海源等其他几家陶瓷压机生产企业去年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共计100余台。
综合近几年来陶瓷压机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统计,2013年陶瓷压机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与2010年的1200余台相比略有下降,但比2011年的1000余台增长了10%,同比2012年的600余台更是增长了83%以上,创造了近几年来的第二轮销售高峰。
压机市场创第二次新高
本报记者从几家主要压机生产研发企业处了解到,由于2013年后全国建陶市场逐渐回暖,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以及四川等主要建陶产区许多企业在年初便着手筹划增加产能、扩建新生产线,以致于陶瓷压机市场在年初便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交货期长达4个月的现象。
据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旷国军介绍,随着2013年后全国建陶市场的复苏,建陶产品销售形势较之以往有所好转,尤其是许多建陶厂家看到了三四级市场以及农村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巨大潜力,许多建陶企业纷纷着手于扩建生产线、增加产能,这推动了陶瓷压机市场的急剧升温。
“订单多得出乎我们的意料。”旷国军介绍说,“由于2012年建陶行业整体形势不佳,陶瓷压机销量也随之大幅下滑,但2013年以来订单急剧增多,生产压力随之增大,压机交货时间不得不延长至四个月,并且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目前。”
旷国军表示,较之2013年国内压机市场的火爆态势,国外市场的销售业绩也表现喜人。“相比2012年,2013年恒力泰的压机出口数量也翻了一番。”他表示,2013年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陶瓷产业发展态势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压机因质量稳定、性价比高,备受这些国家和地区建陶企业的欢迎。
记者从其他陶机装备制造企业处也了解到,海外市场在2012年比较低迷的情况下,2013年实现了复苏、回暖,全年整体态势明显好于2012年。
80%以上用于新建生产线
据了解,就国内市场而言,80%以上的压机用于新建成投产的生产线,其中以江西、河南、河北三个产区的需求量最大,仅恒力泰一家企业,2013年在江西省的压机出货量就超过了100台。
据本报驻江西高安、河南内黄、四川夹江、山东淄博和临沂、湖北当阳等主要建陶产区的记者站调查的数据显示,相比2012年,各产区2013年新建的生产线均有大幅提升。据初步统计,综合2013年全年,全国新增生产线多达250条以上。
“2013年,江西、河南、河北三个省以及以四川为主的西部产区,上新线的速度非常迅猛,几乎呈‘大赶快上’的态势。”旷国军介绍,以河北高邑为例,如果以产能和产量来计算,河北高邑2013年新建成投产的生产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而恒力泰2013年一年在该产区的压机出货量更是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据记者了解,2013年初,随着新一届政府提出建设新农村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此举极大刺激了乡镇市场以及农村市场对西瓦等其他建陶产品的需求。不少企业纷纷投入资金,通过建新线或改线等举措进入西瓦的生产、销售领域,这为小吨位压机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3年中,随着河北、河南产区抛光砖生产线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中大吨位压机的巨大需求。据记者了解,2013年8月,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某陶瓷企业就曾一次性购买了8台恒力泰YP4000型液压自动压砖机,按“八机一线”的配置,该企业一条生产线日产微粉抛光砖超过了3万平方米,年产量可达1000万平方米。
旷国军介绍,到2013年下半年,“八机一线”的配置已成常态,不少企业已经按“九机一线”、“十机一线”进行配置,即便是一条生产线配置十一台压机也已经不是新闻。旷国军介绍,相对于河南、河北产区,大吨位及超大吨位的压机更受广东、广西产区建陶企业的欢迎。
“2013年陶瓷机械市场是一个强势反弹,主要的陶机设备压机和窑炉创造了第二次新高,仅次于历史最高点。从五月份的广州展览会以后,整个陶瓷机械供应状况非常火爆。以压机为代表,在2013年12月底以前就已经超过了1000台,河南、福建的企业更是一次性团购就超过30多台。所以说明今年全国新增生产线的数量非常巨大,这也为压机、窑炉等陶机装备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管火金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50人论坛年会上说道。
对于压机市场2014年的走势,国内主要压机生产研发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预计2014年市场会平稳发展,但旧线技改以及压机的更新换代是可持续性的,未来压机的需求量和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抢占压机市场份额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化运营,陶机装备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旷国军表示,作为陶瓷设备供应商,未来的重点就是顺应行业趋势,为陶瓷企业研发、生产出更多自动化程度更高、更为节能环保的设备。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窑炉网所有,任何媒体文章来源于中国窑炉网、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