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化工、陶瓷等多个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被产能过剩的问题所困扰,内需的持续低迷让工厂库存饱满,加上近期新环保法的正式试试,对这些传统产业而言都是极大的压力。化解产能过剩,“走出去”成了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实际上,我国政府一直有出台扶持传统制造业进行海外转移的相关政策。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就曾表示,全球钢铁产业发展不均衡,东南亚、中非、中非、非洲等地发展钢铁产业的市场空间很大,因此企业应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非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发展机遇,加强与中亚、东南亚和非洲各国的沟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采取援建、合资合作、建设境外加工和分销中心等模式推动钢铁产业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11月13日到河北考察工业发展时就指出,中国鼓励国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优势产能以投资、租赁、贷款等多种方式转移到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东盟国家,实现互利共赢。随后,河北省表示将在2017年和2023年之前,分别把500万吨和2亿吨产能转移至海外。
对此,不少分析人士提出了质疑。彭博社比较了2013年河北钢铁以及10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量。中国去年的钢铁总产量为7.79亿吨,整整比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多出了7倍之余。
而南非方面,今年计划钢铁项目年产规模500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长材300万吨,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年底前投产;二期板材、H型钢或钢轨200万吨生产线,计划2019年投产。
对于河北钢铁的计划,南非资产管理公司Momentum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经理Wayne McCurrie表示,“我觉得很疯狂。南非的钢铁产能已经很充足了,南非经济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大幅增长的”,卖给其他国家的运输成本又很高。
研究公司Mysteel首席分析师徐向春表示:“在海外建设产能巨大的钢铁厂并不现实,500万吨在中国很平常,但是海外市场仍然很难吸收这些产能。将产能转向海外不能成为解决产能过剩的主要方法,而且和政府保证就业以维护社会稳定的承诺不符。”
本网注明:本网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窑炉相关行业资讯,欢迎广大媒体进行分享以及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自“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