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7-25 浏览次数:138
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实为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三大着力点。调结构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对于钢材市场具有深远利多影响,由此产生中国钢材需求新动力,开辟更为广阔的消费增长空间。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到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5%,已降至年初预定目标,比较2010年10.3%的增长水平萎缩了近3个百分点,放缓程度超出预期。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等,已经跌至预期底限。7月中国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7.7,创11个月最低水平,显示制造业深陷萎缩。如果缺乏有效应对,由于三驾马车的同时减力,预计今后经济增速还会放缓,有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受其影响,中国钢材需求较为低迷,市场氛围悲观,加剧了产能过剩。
面对中国经济增速萎缩不止局面,有些观点认为这是经济再平衡所必须,因此不必匆忙刺激经济增长,否则将会延缓经济结构调整,引发更大规模产能过剩。譬如巴克莱“长痛不如短痛”极端观点,主张以3%的“临时硬着陆”,倒逼经济结构调整,促成今后经济强劲反弹。此类观点无一例外地将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对立起来,具有很大片面性。
上述主张忽视了现阶段经济增速的重要性。中国GDP增速,不仅仅是个统计数据,而是多方面经济运行的结果显示,关乎国计民生。中国经济增速一旦低于预期目标,将会引发利润、税收、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等众多财政与社会问题。实际情况也表明,尽管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下降百分点不多,相对平稳,但对于产品价格、企业利润、财政税收、大学生就业却是冲击很大。比如钢铁企业利润急剧下降,一些企业亏损;中国股市更是跌跌不休,熊冠全球。如果今后经济增速继续下滑,越出下限,大量失业将难以避免。因此必须预先防范。
实际上,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决不意味着一定要放慢经济增速,两者并不矛盾。相反,结构调整却可以推动更高经济增速,比如8%左右,甚至更快的经济增速,由此成为中国钢材需求增长新动力。调结构所以能够刺激更高经济增速,开辟中国钢材需求更大增长空间,主要因为以下两个个方面:
1结构调整可以刺激短板产业崛起。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从总量上来看,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孤军深入而环境保护严重落伍;二是生产性投资过于膨胀而民生服务欠账太多;三是大量农民工进城而城市化过于滞后;四是出口依存度过大而内需严重不足;五是沿海城市蓬勃发展而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调整结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几个方面失衡。一般而言,解决失衡办法有两个:其一是减法调整,强制性削减过剩部门产能。但这样做不可避免导致许多企业关停倒闭,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代价太高,副作用很大,尽可能不予使用。其二是加法调整。主要不是削减过剩部门产能,而是加大落后部门投资,增加其供应能力,以此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填平补齐。近期决策部门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建设项目启动,拉动国内有效需求,以及央行有选择地再次释放流动性等,都可以看出是第二种加法调整。通过加法调整,加大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投资,增强短板领域供应能力,可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当然也会为钢铁消费增长开辟新空间。比如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前所未有地加大环保投入,势必推动一个强大环保产业的崛起,包括环保装备生产、建筑安装等,带动许多相关行业发展,都会大量增加钢材需求。同样,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建设,继续推动的铁路建设,也会催生钢材消费巨大空间。
2结构调整需要大量投资来实现。如何解决经济结构失衡?仅喊口号没有用处。无论是进行环境保护,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发展,还是满足信息需求,加快棚户区改造,增强城乡居民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服务,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大量新增投资来实现。因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还必须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否则,所谓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都将无法实现。
检讨前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失误,主要不在于投资总量过多,不在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而是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出了问题,缘由资金错配。正是由于以往建设资金过多地投向了水泥、冶炼、焦炭、造船、汽车等行业,甚至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一哄而上,这才出现了部分领域产能过剩或严重过剩局面。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严重不足,存在巨大历史欠账。加强上述领域的投资建设,不仅可以拉动即期消费,为过剩产能开辟需求空间,实现更多就业,而且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既调结构又稳增长,可谓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兼顾,一举数得。我们不能轻易丢弃这个经济驱动法宝。
固定资产投资历来为钢材消费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上半年投资增速为20%,差不多是10年来最低增速,由此成为钢材需求低迷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大手笔增量投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的填平补齐,当然会为中国钢材需求,提供极大地增长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调整将会产生中国钢材需求新动力,开辟广阔消费增长空间。据此判断,目前接近8亿吨的粗钢需求(含出口,下同),还不是中国钢铁需求峰值,今后中国钢材需求还将逐年增加,暂时不会出现绝对数量下降局面。即使今后年度增幅回落到5%,三、五年之内中国粗钢需求也能达到或超过9亿吨。又由于中国经济短板历史欠账过多,所需投资建设规模巨大。譬如目前许多城市交通拥堵,大量棚户区尚未改造,防洪排涝设施缺乏,城乡医疗、教育、养老等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规模巨大等,都不是短时间所能够化解。因此中国钢材需求达到峰值后,也还需要持续较长时期,有可能达20年左右。对此不可估计不足。
网站首页 | 诚聘英才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黄冈窑炉工业协会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广告报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20042 | 鄂ICP备12000774号-4
传真:0713-8115617-8188 | QQ群:91422912 | 客服邮箱:Chinakiln@126.com
主办单位:黄冈市窑炉工业协会 | 网站运营:窑炉工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