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1-02 浏览次数:163
钢贸商到底消失了多少家,很难算清楚,今年8月份,上海地区开庭审理的钢贸金融纠纷案达300余起。《大公报》在去年10月份援引上海钢贸资深人士宋叶春的言论称,“上海大约有三分之一钢贸商跑路。”
目前,钢铁陷入了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困境。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分析指出:面对不断增加的库存和高昂的经营管理成本,只能被迫选择降价销售乃至亏本销售,从而陷入“越亏损越生产”的恶性循环。
从河北省唐山的丰润到邯郸的武安,再到曹妃甸,大大小小的钢厂里,堆积着各种各样的钢材。短短几年,我国钢铁产能从1亿吨上升到10亿吨,实际产量也攀升至7亿—8亿吨。随着钢铁产能的释放,钢厂库存量也在逐年增加,自2005年统计钢厂库存以来,钢厂月度期末库存量已经从400万-500万吨/月上升到今年的约1200万吨/月。
钢材库存就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从下游的需求不振,再到窑炉钢贸商无力接盘撤退,现在终于来到了生产者手里,接下来,还能再传给谁?尽管钢铁行业正经历寒冬,但行业的盈利水平正在改善。“相比于艰难的2012年,钢铁业已初步扭转颓势,今年前10月利润为1570亿元,增长近四成。”罗百辉认为,钢铁原料价格大幅下降尤其是煤炭、焦炭的价格大幅下降让出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加之钢企降本增效和政府大幅补助使得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利润得以增长。不过到明年,钢铁下游九大行业钢材需求量增幅同比均将下滑,其中造船、汽车、铁道三大行业的钢材需求量还不到7000万吨,不但未增加需求还同比下滑了21.9%;而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明年钢材需求量预测分别为3.9亿吨和1.4亿吨,仍然是钢材最大消费行业。在需求下滑过程中,钢厂的去库存之路更显得严峻。
据了解,第一次“去库存化”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到来时,当时由于需求大幅下降,钢企主动减产,库存总量下降,而据资深分析师罗百辉介绍,更早的2001年前后,钢厂困境更为严重,甚至出现“赊购”情况。预计明年钢厂库存仍将保持高位,这可能比2008年那次的去库存化更为严重。
网站首页 | 诚聘英才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黄冈窑炉工业协会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广告报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20042 | 鄂ICP备12000774号-4
传真:0713-8115617-8188 | QQ群:91422912 | 客服邮箱:Chinakiln@126.com
主办单位:黄冈市窑炉工业协会 | 网站运营:窑炉工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