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中心
行情大厅
资讯
技术
服务
7*24小时服务热线0713-8115616在线客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统计信息正文

今年我国钢贸市场将出现大面积的风险

发布日期:2014-03-11    浏览次数:132

    在中国的几年前,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十分繁荣,建材行业也被炒作的很厉害,那时在“联贷联保”的模式下,钢贸行业迅速膨胀起来,当时确实是轰动一时。然而,就现在的市场而言,房产温度降低,钢铁产能过剩,钢贸行业岌岌可危。

    巨大的风险让银行不自觉地加大了对钢贸企业回抽资金的力度,但从银监局的态度来看,银行又不能对钢贸企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于是,贷还是不贷,银行很为难。年后,小路变得很纠结:高兴的是,她新增了好几个潜在客户,既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也有民资“土豪”;担忧的是,这几个客户都和钢铁行业有关。

  作为江苏某国有银行支行一位年轻的“80后”贷款客户经理,小路最纠结的还是“该不该授信”及贷款风险问题。几经选择,并请教了上司和其他同行之后,小路最终揽下了一家背靠地方国资的钢铁企业,舍弃了被她朋友称为“土豪”的钢贸圈客户。

  “虽然我也知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不怎么好,但毕竟,人家企业还在生产,有厂房,更背靠国资。所以,我们银行和我自己都觉得选择这家企业作为客户,不会有太大风险。”2月28日晚,小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反观钢贸商群体,媒体的报道里也不断提及上海钢贸圈的风险,同时,去年江苏其他支行在少数钢贸商跑路事件中‘吃的亏’,我也有所了解。”

  “因此,我选择了比较稳妥的一方。”小路对本报透露,“据我了解,目前除非有特殊情况,或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物,就我们支行看,已基本上不会再给钢贸圈贷款了。”

    目前来看,钢贸商对银行的风险也不可小视。公开数据是,2011年末,全国钢贸类贷款总额已近1.89万亿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额约3.5%。

  分析师认为,“未来行业可能会逐渐进入一个萎缩期。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钢贸商逐步退出这个行业,整个行业活跃度、关注度都会降低,但与此同时,会使得行业秩序更加规范些。”从这个角度看,银行在钢贸领域的风险或不会再次加大。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仍相对较低,拨备也较为充足,未来虽继续面临压力,但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此前的分析也强调。

  在上述贷款经理看来,通过这几年钢贸圈的种种纠葛,实际上也是再次给银行提醒:切勿盲目跟风,同时,不要只想着短期利益,而不去好好判断行业的未来趋势。

  “切实加强对宏观、区域经济和行业的研究。银行经营需要顺势而为。为此,必须做好宏观、区域、行业等前瞻性研究,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并明确可能对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做好决策参考。”建设银行研究部此前撰文称,从钢贸贷款的关联行业来看,钢贸行业介于上游钢铁行业和下游建筑、汽车、交通等行业之间,前者长期产能严重过剩,后者又受宏观政策的密切影响,导致钢贸行业本身变幻莫测,极需研究。

  建设银行研究部建议“妥善处理好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商业银行首先是经营风险的机构。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前几年政策刺激下,商业银行的经营正处于风险上升期,此时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在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的平衡上优先风险控制”。

  建设银行研究部还建议“提高对银行信贷政策的执行力”。“2012年钢贸贷款风险爆发前后,监管层就对钢贸贷款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提示,大部分商业银行也相应制订了应对办法,但钢贸贷款风险最后依然集中爆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就是执行不到位。”该建议说,“如钢贸贷款风险显现后,多家商业银行都要求自身机构不得再增加钢贸贷款规模,但部分银行下属分行在这条对策的执行上却大打折扣,导致风险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损失增大。”

  事实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中国银行业》杂志创刊号上建议银行:公司治理方面,在巩固近十年来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要健全和完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改进绩效考评办法,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逐步扭转追求规模高增速、业绩高指标、利润高增长的盲目扩张惯性思维。

  另外,在风险治理方面,尚福林称,要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建立覆盖非信贷和表外资产的全口径分层次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等制度,同时强化集团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监管机构的监督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久,尚福林刚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银行要利用信贷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发展消费金融、助推消费升级,加快完善银行业消费服务功能,优化刷卡消费环境等。另外,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支持银行与网络、电信运营商开展高水平、深层次合作。

    本文来自中国窑炉网(http://www.chinakiln.net),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中国窑炉网!

点击排行

行业推广

网站首页 | 诚聘英才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黄冈窑炉工业协会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广告报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20042 | 鄂ICP备12000774号-4
传真:0713-8115617-8188 | QQ群:91422912 窑炉及相关行业群| 客服邮箱:Chinakiln@126.com
主办单位:黄冈市窑炉工业协会 | 网站运营:窑炉工业协会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