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三银四”就成为了传统的规律,然而伴随着
建材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钢材行情开始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据悉,今年的上海大柏树第一钢市今年却显得异常冷清,门口除了值班的保安,鲜见有人进出。
消失的钢贸商到底去哪儿了?胡恺认为,一部分有资金实力的钢贸商转向了与钢铁相关的行业,如装修、模具生产等,还有一些转型到高科技行业,“不过暂时还没有听到成功的案例”。另外,一些缺少资金的小型钢贸商已彻底离开了这个行业。
上海丰轶
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顺认为,现在钢贸行业大洗牌,以前赖以生存的赚价差模式已行不通,很多钢贸企业自然而然会被淘汰出局。
在这轮洗牌过程中,曾经名噪一时的周宁籍钢贸商颇为“受伤”。有多年钢贸担保经验的胡恺(化名)向记者透露,目前周宁籍钢贸商绝大多数已经退出。
行情低迷,赚价差模式行不通,联保互保模式又因信用危机而崩塌。在林文顺看来,目前钢贸行业最理想的模式或是期货和现货一起做,现货市场把实物库存降至最低,并在期货市场做套保。 事实上,随着焦炭、焦煤、铁矿石等钢铁产业链相关期货品种的推出,越来越多的钢贸商开始对期货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据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大柏树钢贸市场已有部分钢贸商在期货市场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
期货利用得好能够为企业经营添砖加瓦,利用得不好也有可能让企业雪上加霜。华东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钢贸商告诉记者,虽然很多钢贸商转做期货,但留下来的并不是很多。
在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胡银辉看来,由于部分钢贸商的不理智行为,期货市场也曾被“妖魔化”。他回忆称,螺纹钢期货刚推出时,正好赶上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钢铁价格迎来一波反弹,钢贸商在期货市场一周就能赚20%—30%,而当时现货每吨也就赚100—200元。部分钢贸商开始心理膨胀,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入市,等到行情反转时却来不及退出,损失惨重。
通过上述“中国窑炉网”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很多钢贸商都是土老板,思考问题基本上就是凭经验,没有专业的营销思路,所以致使部分钢贸商出现亏损,更多详情咨询可以免费订购
《中国窑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