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过程,然而产能过剩始终困扰着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尽管国家已经加大力度处理产能过剩的危机,但是,在“越清理、越扩产”的大背景下,
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很难因此而改变。
据了解在煤炭产业里,不管价格如何,都需要保证产销量。所以,尽管有生产条件不好的煤矿已经陷入亏损,但产量不仅不能降,还要加足马力生产,保证
建材市场份额和市场规模。此外,煤炭行业的考核大都是产销量,而非利润。于是,企业不管价格如何,都会保证产销量。最终出现“越清理、越扩产”的怪象。产能过剩是煤炭形势不好的原因。由于环保压力加大、清洁能源冲击等因素影响,从长远来看,煤炭的整体需求都将逐步下滑。
每个行业在高峰发展时期都很“光彩”。当陷入低谷时,产业或许面临大调整的时机。煤炭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后,这种态势未能阻挡煤炭企业产能扩张的步伐。今年以来,为了抵制进口煤的冲击,神华、中煤、兖煤、同煤、伊泰等大型煤企轮番降价,直接导致进口煤价格倒挂,国内煤炭针对进口煤的“自卫反击战”可以算是首战告捷。
业内人士分析,煤炭巨头年初以来主动降价是为了抢占更多市场,主要是针对进口煤,并非中小煤企,因为中小煤企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煤炭巨头接连降价意在进口煤,去年国内煤企非常被动,必和必拓等世界矿业巨头的煤炭业务还在加大生产力度;因此国内煤炭巨头春节后就主动下调,“你不降价,进口煤就降价,主动降价才能赢得动力煤的定价权”。
随着煤价不断下跌,一些煤矿为了保住销量,恶性竞争,更是比着降价。一些发电厂等用煤客户,观望情绪浓厚,常常坐等降价。“煤炭产量过剩,属于买方市场,你不降价,别人就降价卖了。”经济增速放缓造成的需求疲弱及大量廉价进口煤,已导致中国的煤炭价格一路下跌,迫使许多中小煤矿倒闭破产,部分大型煤矿为防止巨额亏损而降薪50%。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这些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将转化为规模更加庞大的煤炭产能,相比之下,每年一两亿吨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节奏则显得“杯水车薪”,更何况每年的淘汰计划中,真正被关闭退出的比例并不大。
本文来自
中国窑炉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中国窑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