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这并未偏离社会的普遍预期。尽管增速放缓,但稳中有进大势没有变。”权威人士表示,目前1个百分点的增长,相当于五年前的1.5%,更是相当于十年前的2.6%。考虑到经济增长基数较大,适度放缓是可以接受的。
分季度看,2015年一、二季度增速均为7%,三季度为6.9%。四季度进一步放缓至6.8%,呈现出稳中趋缓的走势,使得全年增速放缓到7%以下。纵向上看,尽管这是近25年来的最低增速,但横向上比,在世界范围内仍居于增长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5%。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表示,GDP增速回落的原因有国际经济疲软的影响,也有国内“三期叠加”因素的作用,也是主动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目标取向的结果。“资源环境条件、市场环境条件、供需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能够取得6.9%的增长速度,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这一增速背后还传递出两大信号。一方面,中国经济“稳”势不变的同时,“进”的势头呈现加速迹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不可掉以轻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此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也提醒,“2016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复杂,困难可能比2015年更大。要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这也是近期密集召开的中央部门工作会议比较一致的基调。如此局面下,多位专家表示,2016年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化解过剩产能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重心的同时,还需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宏观调控除了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外,还要加强对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引导,“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唱空中国的言论,以及国内股市的大幅波动等,都会对社会预期带来影响。要切实维护好中国发展的大局。”权威人士指出。
稳进态势没有发生改变
无论是经济所处的转型升级阶段,还是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规律性制约,再或者是国际环境不利因素对国内的传导,都使得中国经济在这个阶段不具备高增长的条件。因此,权威人士认为,目前的走势在预判之中。
他解读说,“围绕6.9%的各种解读里,"破7"也好,25年来"新低"也罢,说的都是事实,但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在合理区间,调整阶段速度低一点很正常。"稳进"态势并没有发生改变。”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四个季度运行较为平稳,未出现大的波动。就业不仅平稳,还好于预期。全年新增就业突破1200万,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物价方面,居民消费价格走势整体波动幅度不大,全年CPI上涨1.4%,其中12月份1.6%。居民收入方面,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继续跑赢GDP增长。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
二是结构调整有新进展,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尽管消费比重提升与“三驾马车”的此消彼长有关,但这一变化符合产业增长趋势,也符合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需求格局变动的规律。
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7.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9和1.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7%,快于东部地区3.0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
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产品为代表的新生动力继续孕育成长。产业分化调整态势继续深化。以传统行业为代表的钢铁、水泥、建材、有色等领域,无论是行业层面还是企业微观层面,生存都越加艰难。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比如,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至11.8%。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31.6%。“没有粗放的产业就不会有调整,没有调整就不会有产业结构的升级。这种分化本身就是产业升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前述权威人士说。
四大风险不容轻视
虽然经济总体态势没有变,但困难和风险也在增加。一位部门研究机构人士分析说,“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需要关注。”
一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过去的进出口这一单一通道,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由一条线转变为一个面。
从出口本身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越来越大。不论是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还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一批机电产品,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2015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首次出现进口和出口双降。
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汇率变化的冲击,是外部环境带来的又一压力。当前,美元升值带来了世界金融格局的调整和动荡,引发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国内资本流出的压力加大,外汇储备减少的压力也在加大。美元主导的金融格局动荡带来的风险在上升。
徐绍史早前对本刊谈及2016年经济发展形势时也提及,世界经济复苏基础相当脆弱,国际贸易低速增长,美联储加息进程启动,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落,加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都会通过汇率、投资、贸易等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二是国内实体经济遭遇困难。其困难更多集中于工业领域的传统行业内。我国目前是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体量大、影响面广。在PPI连续46个月负增长的情况下,不少企业营业收入、利润都受到挤压,企业的资金周转、再生产、生产预期都发生了变化。“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市场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对于国内经济压力,徐绍史如此表述。
三是通缩压力上升。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石油价格低至30美元以下。这给国内带来了不小的通缩压力。国内物价指数全年在2%以下运行。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2%,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6.1%。结构性通缩压力积聚。
四是财政金融风险上升。目前企业经营困难,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房地产库存高企,清理僵尸企业等,都可能会加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成为新一年金融工作的重点。
把准经济解压三大途径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矛盾、阶段性矛盾和国际化矛盾相互交织的问题,但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变。中国城镇化工业化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西部所需投资规模将释放出巨大增长潜力;消费结构升级将引领和扩展新的消费空间,孕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
权威人士由此指出,中国经济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从中长期维度看,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一阶段必经的阵痛。由于当前不少问题靠单一需求政策调整难以解决,所以中央提出了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向。
结合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研究人士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破解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把准三大路径。
其一,做好去产能工作。目前去产能已有了一些实质进展。部分传统行业在市场环境的倒逼下已经开始主动压产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不仅增速在下降,产量也出现了下降。政府应顺势而为,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通过对长期积累的过剩产能的化解,以及对僵尸企业的清理,才能真正破解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打开长期增长的通道。”该人士说。
其二,加速推进创新驱动的增长支撑。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2%,这一不尽如人意的指标背后也有其积极一面。王保安说,从工业增长速度来讲,这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从发展目标看,这恰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型升级阵痛期的正常表现。比如,六大高耗能工业回落速度最明显,这就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资源环境瓶颈的破解,产业结构的升级腾挪了空间。“眼前看速度虽然回落了,但长远看恰恰是我们的目标所在,也是我们的战略取向所在。”
这也对创新发展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研究人士表示,需要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更好结合起来,扩资源、拓空间、优环境,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其三,加强预期和信心的引导。美元主导的资本流动加剧使得外部风险上升,国内股市大幅度调整,唱空中国的言论沉渣泛起,都对民众和企业家心理预期带来较大影响。预期的变化会带来连锁反应,因此需要通过对市场行为和社会预期的引导和管理,重塑发展的信心,维护发展的大局。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窑炉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窑炉网“
www.chinakiln.net”。